分享

《古墓丽影》:好的父母,都明白这三点

 富书 2020-06-20

我悼念名人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

一亿90后在半夜两点糟蹋自己

当手术刀第三次切开我的子宫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会跟随。

作者:叶子飘飘(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富书主播:依文  

直播荔枝号:依文even(FM1390689)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上映,得到很多古墓迷追捧。

它原是一款经典游戏,在银幕上还原影像更有真实感。尤其劳拉,是游戏电影中的一个经典人物,最先因演她出名的就是:安吉丽娜.朱莉。

看完电影,从劳拉身上,我看到了为人父母应该警醒的三点:

一、童年,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

劳拉生于富豪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富美。

父亲创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商业帝国,她的家就是一座豪华庄园,仆人无数,园林精致,建筑古典,她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没见她母亲出场,估计是单亲家庭,只和父亲相伴。

慈祥的父亲非常爱她,称她是小公举,常常抱她举过头顶,跟她说话从来都是俯下身的平视视角。

但近乎完美的父亲除了是商业大鳄,还是一个探险迷。他痴迷寻找传说中的日本女魔王墓,不惜耗费大量金钱、精力,多次离家去探险。

每次出发,都是小劳拉最痛苦的时候,她拉着父亲衣角,百般乞求。

父亲虽不舍,但每次仍然毅然离开。

因为他认为只有梦想,才是他生命存活的理由。

从前我看过太过育子文,一个主要论调是:

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自然孩子就会成为最好自己。因为父母的榜样力量无穷大。

我也曾深以为然。

比如,有追求有理想的父母,对自己也必然高标准,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们下班后进修、自学,艰苦考试,换各种资格证书。

他们用别人打牌、观影、闲聊的时间充实自己,这种拼搏的精神无疑是子女的最好榜样。

可父母真的只要做自己就好?

圈里有个美妈,经常晒她的日常生活,下班后不是健身会所里挥汗如雨,就是拜师学插花,要不就是每天清晨英语背单词打卡。

周末常去的地方是电影院、书店和一些时尚会所,是圈里公认的文艺美妈一枚。

她的生活阳光明媚,还常发励志感言:

春风十里,别辜负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这么美,浪费的人是可耻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会跟随。

照片中,她和儿子的合影光鲜亮丽,好温馨。这种生活像时尚画报一样让人羡慕。

直到一次偶然,我和她同时给孩子报了个培训班,她送儿子到了培训点就走,说有个瑜伽讲座一定得去,晚上再来接孩子。

课间休息,我和老师交流儿子上课表现,老师表扬他积极主动,很爱发言。

顺便,我就问了一下女友儿子表现怎么样。

老师皱着眉说:

让人头大,上课东张西望分神,一点小事都牵扯注意力,关键是理解力太需要加强,很多知识点别人一讲就懂,可他硬是要讲好几遍。这种孩子需要家长一对一补课,做拓展练习,另外就是丰富阅读,多书增加理解力。

“对了,他妈妈在哪儿?我正想找她说说呢。”老师问。

我只好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可心底疑惑,“怎会?女友的生活丰富多彩,周末不是常带儿子去书店么?”

我问孩子,他说:

平时放学家里只有我和婆婆在家,爸出差,妈妈又常不在,语文听写都是婆婆给我念,她普通话都不会,害我听写常错。

可天知道,女友大学时是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毕业还差点考了电视台播新闻。

我问孩子,“不让你妈辅导作业?"

孩子说:"我妈说她很忙,要学很多东西,没空,让我培养自学能力。"

呃,小学一年级就甩手培养自学,谈何容易?

"周末,你妈不是常带你去书店?"我问。

"是呀,可最多只有半小时,她喝完咖啡、拍照发朋友圈就走。而且又从不陪我看书,不认识的字也不给我讲,我只有看漫画。" 孩子悻悻地说。

原来如此,难怪孩子成绩在班上长期靠后,从前活泼开朗的他,因为缺乏老师同学表扬,变得越来越内向。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在孩子童年,父母陪伴身边就是“爱他”的最好表达。而这陪伴,也必须是十足用心用力的真诚。

父母做自己,是在履行了育子责任后,再去奔赴自己的梦。

因为既然已生儿育女,成了另外一个人的爹妈,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如天赋神权,不容懈怠。

不管以多堂皇的理由放弃你的陪伴,都是父母的失职。

二、 从小培养孩子一门兴趣专长

劳拉的绝地反击是单枪匹马再次闯入敌营,她没枪,而对方是一群精壮打手,武器精良,杀人不眨眼。劳拉的唯一配备是:几支箭,一把弓。

当她提出和恶人作战时,父亲拒绝了,原因是实力相差太悬殊。所以他多年来宁可躲藏山洞苟且偷生,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劳拉初生牛犊不怕虎,身上有一股虎虎生气。因为自信。

她相信自己的本事。果然,劳拉背着弓箭重返敌营,艺高人胆大,百发百中,一箭取人性命。

这门“古典”技艺要归功她的童年。

幼时,父亲让她学射箭,要求严格掌握要领,勤学苦练,每天都让她瞄准一个瓶子射击。

那时最多当一门贵族兴趣培养,学业之外的玩耍,想不到关键时刻居然救了她的命。劳拉靠着弓箭,成功扳回了败局。

当然这是电影戏剧故事,但从小培养孩子一门兴趣,真的可以滋养他终身。

同事的女儿三岁学小提琴,小学三年级已考过十级,不仅多次参加全市、全国比赛拿奖,而且是学校乐团台柱子,常常登台演出,接待外宾。

小女孩貌不出众,学习成绩在班上只算中等。可“小提琴表演家”的美称给了她极大自信,她也因此成为班主任宠儿,因为班级评比、流动红旗等全靠她加分。

登台表演次数多了,同学们羡慕的赞誉听多了,小姑娘越来越爱小提琴。

现在,每天自觉练琴三小时,同事说:

每天让她不写日记、不做口算,她大呼万岁,可如不让她拉小提琴,她绝对不答应。拉小提琴就是对她的最大奖励了。

对比好多被爹妈吵着、打着才学琴的孩子,我真是叹服。

拉琴中的坚持努力,克服困难后的成功,还有意外失败的打击,这些情感无不磨练着孩子。

好品质是能迁移的,她的学习成绩也一年一个飞跃,现在同事很少再对她的试卷叹气了。

兴趣爱好是学业之外的另外一朵花。

从小培养孩子一门技艺,不仅能带给她艺术美育的滋养,还能培养她的恒心毅力,做事有目标,胜不骄败不馁。这些品质无疑都是孩子终身成长必需的。

就算没得奖也没关系,绝大多数父母毕竟都不想孩子走专业路线,只培养个爱好而已。

而缺乏兴趣的人是乏味的。在这个追求人人活得有趣的年代,明人张岱的话一针见血:人无癖则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因为有爱好的人,生活丰富、灵动,才不会终日碌碌,浑浑僵僵。

童年无意洒下的一颗兴趣种子,却在成年后,不经意开出了人生的另一朵花。

我父亲参军时年轻,一文不名,可却是同年那一拔人中最先受提升的。原因是他的一手好字。

因为字写得好,父亲被选出办墙报,配图配文,大伙很快发现他画画得不错,文章也写得好,于是推荐到宣传部门跑新闻写稿子,很快就被相中给领导写发言稿,写着写着就成了秘书。

而他们同期参军的老乡,一个村出来,大多数字写如蚯蚓,而父亲不仅会写毛笔字,隶书、行书、篆书还写得特别好,难怪很快崭露头角。

父亲说,”多亏了爷爷从小教他写毛笔字。“

现在父亲退休多年,不仅在老年大学教书法,业余还在家画画,不少人还上门求字,他的生活一点都没老年人的暮气,过得有滋有味。

看来,从小培养孩子一门特长,就相当于给他人生埋下了一个伏笔。

你只需静等光阴流过,和那朵花意外相遇吧。

三、爱孩子,但他并不属于你

片中,要算劳拉和父亲的相遇最意外,也最动人。

原本她孤身租船到日本海中荒岛,是为了探寻父亲最后经历,看看他走过的路。

下意识里,她已经接受了父亲去世的事实。

何况,被囚禁中,恶人头目亲口告诉,是他杀了她父亲。

然而还是和父亲相遇了,看着沧桑老父亲,劳拉百感交集。父亲劝她畏缩偷生,和他一起躲避山洞终老,可劳拉坚决不干,宁可用弓箭去挑战敌人。

父亲说:”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人(探险家)了。“可劳拉说:”我还是那个人的女儿。“

望着女儿义无反顾冲向敌营,老父亲感慨万千,自语:”我终究没有看错她,她还是那么勇敢。“

虽然这勇敢是他并不理解的勇敢,但他除了接受,并无他法。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孩子也不例外。

尽管是你一手带大的孩子,你倾注了无限无限的爱,但这爱并不能作为他对你言听计从的价码,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明白,爱是一场父母对子女的馈赠。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轻嗅那余香就好,别贪图要紧握玫瑰。否则,玫瑰的刺会扎伤手。

当孩子成年,有了独立思维和观念,放他去跑就好。

一如龙应台《目送》所说:”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和孩子的爱,就是一场注定的别离。

所以探险家的父亲目送劳拉远去,明知凶多吉少,也安静注视,坦然接受。

西方人的亲子观真的比国人更有界限感。

孩子,我爱你,但这爱不是绳索绑架你,至多是风筝的端头,给你承诺回家的安全着陆。

养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条修行路,祝愿大家都修成自己的果,且行且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