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钧瓷釉色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七彩蜗牛dwq2ml 2018-03-27

台北故宫展厅

今天,我们还要流连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厅里,去膜拜那些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同样是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瓷器,在素净典雅的宋瓷行列中,似乎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丁香紫尊

上图这件钧瓷名为“丁香紫尊”。青中泛紫,紫中带红,这是钧瓷最为知名的紫红釉色。造型仿古铜器尊,口沿外敞,喇叭状长颈接鼓腹,足胫外撇而下,矮圈足,高24公分,口径19.5公分。器外颈、腹、足胫各装饰突出的方棱四道。通体罩施丁香紫釉,紫色釉层间杂蓝彩,釉面莹亮,釉表气泡稯眼十分明显。施釉至足际,口沿及扉棱的土黄色边,在深紫色釉的衬托下,份外鲜明。凹圆底施天蓝色釉,釉面后刻有数目字「八」,刻痕内加填朱砂,足底缘涂褐色护胎釉。

天蓝丁香紫渣斗式花盆

月白出戟尊

在钧瓷出现之前,瓷器的颜色都是单调的,唯有钧瓷由青幻化成各种釉色,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美感,深受宋徽宗的喜爱。

这里是位于河南钧州的钧窑遗址。八百多年前,宋徽宗就是在此设窑烧制皇家用瓷。不但民间严禁使用,落选的贡品也要砸碎就地深埋。直到今天,河南民间还流传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台北故宫收藏的钧窑瓷器,大多都是花盆的造型,据说这些都是当年宋徽宗放置花木所用。

天蓝玫瑰渣斗式花盆

钧窑釉色之美,恰似蔚蓝天空中涌现出一片绚丽的红霞,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美感。这美感在于釉色凝炼含蓄,浓厚质朴。钧釉以蛋白石光泽的青釉为基调,兼具宝光内蕴不透明的乳光状态和绚丽多姿的窑变现象。美丽的釉色同具有微弱透光性的乳光状态结合在一起,赋予钧瓷一种莹润幽雅、美丽含蓄的光泽。

随着金兵的铁骑将艮岳山夷为平地,专门为它烧造瓷器的钧窑,也逐渐荒废。不过钧瓷釉面上那种能带给人美好遐想的色调却没有随之逝去。

天蓝玫瑰紫仰钟式花盆

1729年,为了迎合雍正皇帝对钧瓷的酷爱,景德镇督窑官唐英特派专人前往钧州实地考察窑址,打探钧窑釉色的秘密。

调查得知,钧窑的釉色其实全部都是来自“窑变”。这是钧窑工匠利用火焰气氛,配合特殊的青釉,创造出来的奇迹。只须在瓷胎上涂施同一种釉,便能烧出五光十色的器物。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由于釉色全靠天成,变幻无穷,使得钧瓷烧制极为困难,民间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不过在唐英的用心研制下,钧窑玫瑰、翡翠的光芒终于又重现人间。

形神兼备的仿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给台北故宫瓷器专家们制造了大大的麻烦。对文物真品和历代仿品的鉴定,现在就成为了他们一项艰难的工作内容。

哈哈,故宫瓷器鉴定专家们,对景德镇督窑官唐英一定怀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这也算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吧?

别走开,跟我继续逛故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