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想换镜头了?看完这6点让你舍(bang)不(ni)得(sheng)换(qian)!

 我系老周 2018-03-27

很多土豪摄友,入一只镜头没玩多久,就想着换其他镜头了,但殊不知,自己手中的镜头根本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实力。更何况,频繁的更换镜头只会让你一步一步走进器材的深渊,与摄影的本质渐行渐远。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利用好手中的镜头,玩好摄影。

1将你的眼变成镜头

玩过摄影的肯定都有这种感觉,人眼看到的景象和从镜头中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即便被称为最接近人眼视觉感受的35mm镜头也会明显看出画面的透视感与人眼看到的景象有很大差别。

原因在于相机是单眼成像,而眼睛是双眼成像,外加人脑的视觉纠正。所以眼睛看到处于一个平面方方正正的柜子,在镜头中由于近大远小的关系,在相机里看到的却是圆桶梯形。

而所谓的“将你的眼变成镜头”就是指在看到一个场景时,在脑海中自动形成该场景在镜头中的样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人眼就成了镜头,相当于在拍摄时无时无刻都在从取景器中观察,更容易发现一些难以察觉的美,这种能力,也就是很多人都说的“摄影眼”。

而为了得到摄影眼,就需要长时间的使用一只镜头去拍摄。在不断的拍摄过程中,去记忆它所表现的透视关系,去记忆在多远的距离能够拍摄出什么样的景色。

往往在拍摄一个场景时会看到很多爱好者走两步拿起相机看一下,走两步又拿起相机看一下,这就是不熟悉镜头的表现,而在你“走两步”的过程中,很可能就错视了一个很好的拍摄位置和角度。

因此,在更换镜头前,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将这只镜头的视觉感受印在了脑子里,如果没有,拿起它继续拍摄吧,你肯定能拍出以前不曾注意的,更美的画面。

2小技巧挖掘镜头成像能力

有些摄友换镜头是因为觉得成像不够锐,这里暂且不讨论“锐不锐”对一张照片优秀与否的影响,如果想让现有的镜头成像品质更高,请尝试使用最大光圈提高两挡,并且使用的光圈不要小于倒数第二档。

举个例子,我有一只50mm,F1.4的镜头,那么它的最优成像光圈在F2.8左右;它的最小光圈是F22,那么所用光圈尽量不要小于F11。

当然,这是在阳光充足,对景深有没有很高要求的情况下,如果是光线不好,那当然不必纠结于必须用F2.8,毕竟提高ISO对画质的影响可比最优光圈的影响大多了。这个方法对于绝大多数镜头均适用。

如果您是个追求极致的摄友,可以自己测试所用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

你可以固定相机,用不同的光圈值拍摄同一场景,再横向对比成像锐度。

为了提高对比识别度,你可以寻找对比度高的色彩、光影边缘作为参照物。如下图,观察树枝在地上的投影,你能很清晰地得到对比结果:

如上图,通过树枝投影和阳光的光影边缘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出结论:f/9 的成像,比 f/22 更锐利。

如果嫌找高对比边缘麻烦,你也可以拍摄一些特殊图案(如尺子的刻度,或者密集的直线等),再在电脑屏幕上放大进行对比。

如下图,通过放大对比细节,明显可以看出 f/9 的成像要比 f/22 锐利。

利用这一方法,你可以将多组光圈值成像进行逐一对比,找出“最佳光圈”,以最大化展现您镜头的硬实力。

3变焦头您用对了吗?

都说变焦头成像质量不好,所以您就想换镜头了吗?其实变焦头也有小技巧来尽量提高画质。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不要将变焦环拧到头拍摄。即便只是稍稍往回收一点,对画质也是有提高效果的。

因此,在使用广角端以及长焦端时,一但拧到头了,习惯性往回收一下,您手里的变焦头就又升值了。这个技巧对于所有变焦头均适用。

与上一点一样,如果您是个追求极致的摄友,可以测试下所用变焦头成像能力,你最好把它们“拆分”成几个最常用的焦段,再进行类似定焦镜头的“全光圈成像对比”。

比方说,你买了一个 18-55mm 套头,那么你最常用的焦距应该有 4 个:广角端、长焦端、24 或 35mm(一般广角),50mm(人像)。

然后,把这 4 个“常用焦距”当成 4 个定焦镜头,逐一进行“全光圈成像对比”,再把结果记下来吧~

把最常用的 4 个焦段,当成 4 个定焦镜头来用吧

不过,变焦镜头在某个固定焦段上的表现,总是无法和同档次的定焦镜头相比,所以在进行“全光圈成像对比”时用不着那么精细,得到大概的几个关键性数值就可以了。

4突出镜头的特点

很多摄友还没有充分发挥出镜头的特点,就想着尝试其他的镜头效果。比如手里拿着广角,羡慕别人的长焦镜拍出的感觉;手里拿着标准镜,又羡慕别人超广角拍出的大气感。其实不同焦段的镜头都有其特点,而每一只镜头绝对都有你拍不完的美。

比如广角镜头,其特点除了视野广,还在于夸张的近大远小畸变,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拍出很多冲击感很强的画面。把主体离镜头近一点,这种特点就被充分展现出来了。

再比如长焦镜头,长焦镜头非常擅长拍摄特写,可以表现局部的美,很容易营造出干净、简单的画面效果,拍摄人像或者是动物等可以轻松营造出虚化效果。

对于标准镜头来讲,不要看“标准”二次就觉得这类镜头没有特点。标准镜头非常适合表现场景的形式美,比如环境人像,街拍,纪实等题材就非常适合使用标准镜头来拍摄。

每个焦段能拍出的美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你想要换镜头时,真的把这个焦段能看到的独有的美拍出来了吗?如果还没有,继续使用它拍摄吧!

5拍你能拍的

当你觉得一只镜头玩的没意思了,很有可能是因为拍摄的题材太单一,想通过更换镜头来获得图片视觉上的新鲜感。那为什么不想着拍些不一样的题材呢?每只镜头都不是为专门的题材设计的,一只镜头往往能拍摄多个题材。

1)广角镜头:风景摄影/建筑摄影/街头摄影

14mm f/2.8

一般来说,就 135 全画幅格式来说,焦段小于 35mm 的镜头都可以称为广角镜头,比较常见的定焦镜头有 28mm、20mm、16mm 等,变焦镜头有最常见的三元镜之一的 16-35mm 镜头,以及超广角的 12-24mm 镜头。

16-35mm f/2.8

广角镜头的成像特点是可以获取比我们双眼所见更加广阔的视觉空间,经常会被用于风景摄影和建筑摄影。

而在街头摄影中,大部分的街头摄影师会选择 28mm 或者 35mm,这两个焦段比较接近双眼所见的视角或者说稍微略广阔一点,而且短焦段的景深会比较广阔,即使在开大光圈的情况下也可以带来较为清晰的背景。

不过低于 28mm 拍摄街头的摄影师也大有人在,像是森山大道就喜欢用一台 21mm 的 GR21 来拍摄街头。

2)标准镜头:街头摄影/人像摄影

50mm f/1.4

这里的标准镜头指的是 135 全画幅格式下的 50mm 镜头,由于早期胶片时代的单反相机标配镜头大多都是 50mm 镜头,因此 50mm 也就成为标准镜头,以人眼的视场来比较,它大概和单眼的视觉范围相近。

50mm 的镜头的透视和人类的视觉相近,透视感自然,比较不会容易出现短焦或者长焦的边缘畸变,也不会出现长焦镜头容易出现的空间压缩的情况。

而 50mm 镜头的光学结构相对简单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光学品质已经相当的高,可以轻松的制造出大光圈镜头,而且价格便宜,是初学者必备的镜头之一。

50mm 镜头由于介于广角和中长焦之间,所以可以拍摄的题材相对来说也比较广泛,既可以用来拍摄街头,同样也可以用来拍摄人像,但是对于需要捕捉广阔空间的风景摄影来说,可能会没那么适用了。

而且 50mm 镜头可以做到大光圈,对于需要在夜晚拍照或者在弱光环境下拍照的人来说会很好用。

而三元镜中的 24-70mm 镜头和标准镜头一样,同样也是一支百搭的镜头,既可以用来拍摄街头,甚至是风景,也可以用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段的镜头是用途最为广泛的。

3)长焦镜头: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

Canon 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

以 135 全画幅格式来说,超过 200mm 的镜头就都可以称为长焦镜头,或者是远摄镜,特点就是和望远镜一样,可以拍到很远的地方的内容而保证画质。常见的长焦镜头包括 200mm、300mm、400mm 甚至更高。

长焦镜头主要应用于体育摄影或者野生动物摄影或者。。。狗仔队。。。这类需要距离主体很远的题材,也因此长焦镜头相对来说会比较专业,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虽然说每个焦段都有其最适合的题材,但是这却并不是公理般的存在,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的,只要你能够控制的好,一样也能拍出有创意的好照片。

说到这里,很多摄友应该就理解了为何一只定焦头能玩三年了。。。可拍的东西太多。

6“不能”拍的也可以尝试

“不能”两个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所有题材都没有指定应该用什么镜头拍,只能说这些题材用某个焦段的镜头拍比较有优势或者大众审美普遍能接受。

比如上面说长焦镜头适合拍人像、体育摄影,广角镜头适合拍风光、建筑,但事实上,长焦头也是非常适合拍风光的。

因为在拍摄户外风光时,场景往往会比较空旷,用广角头容易出现没有重点的情况,而用长焦头就可以捕捉到大场景中的亮点,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还能拍出形式美感很强的画面。

再比如使用广角镜头拍人像,利用近大远小的特点拍出大长腿或者大头照,合适的取景还能避免人物的畸变,表现更多的环境元素。

而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尝试,而不是看别人长焦人像拍的好看就觉得广角拍不出好看的人像,其实用广角拍出的人像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相信看到这里的摄友一定对自己手里的镜头重新充满期待,你还可以把发掘它更多的潜力,玩摄影玩的更尽兴!


好机友摄影最新图书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