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蝴蝶房新宠——“绿风筝”的进化史

 cxag 2018-03-27


孙乐琦 摄



 

1

走错房间的绿风筝


身披绿色鳞片,后缀美丽飘带,“好漂亮的蝴蝶啊!”又有观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殊不知这是给大家设下的一个陷阱,这货的名字叫绿尾大蚕蛾,属于大蚕蛾(学名:Saturniidae)家族的一员,大蚕蛾科昆虫是飞蛾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类,它们色彩缤纷,被誉为“凤凰蛾”。


乌桕大蚕蛾(世界上最大的蛾)

图片来源:https://okok1111111111./ 


所以,绿尾大蚕蛾入住蝴蝶房,只能算是走亲戚,看在同属鳞翅目昆虫的份上,东道主蝴蝶们暂且原谅了这些抢风头的亲戚,毕竟它们是“如何区分蝶蛾?”科普事业的最佳助手。


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口诀“蝴蝶头上两根棒,蛾子头上多花样”。观察两者的触角就能快速区分蝶蛾,蝴蝶的统一标配是形似火柴棒(或棉签)的触角,蛾类则喜欢“整些幺蛾子”,它们的触角多种多样,有羽状、丝状、梳子状……


黄点鸟翼凤蝶(缤纷生命展区)的棒状触角



绿尾大蚕蛾的羽毛状触角



2

神奇宝贝进化史


云南远道而来的绿尾大蚕蛾刚到自然博物馆时,可不是这么绿衣飘飘,它们是一颗颗低调的“枯叶球”。



这些“枯叶球”是绿尾大蚕蛾的茧,当幼虫宝宝长到末龄时就会吐丝将叶片缝合在一起结茧,以起到伪装保护的作用。


绿尾大蚕蛾茧

图片来源:文汇报


从破茧而出到翩翩飞舞可是一段励志的变态史,大部分昆虫在一生之中,形态会发生几次巨大变化,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变态发育


你听见绿尾大蚕蛾茧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时,说明它正在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准备破茧而出。


想要顶开坚韧的茧壳,除了要练就一身“铁头功”以外,绿尾大蚕蛾还会分泌一种溶解茧丝的液体,使茧软化易破。从露头到爬出茧壳,耗时大约需要5分钟。


看看它们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吧!


刚刚破茧而出的成虫还没那么讨喜,它们需要拖着肥大的腹部爬到高处开始展翅,把腹部的体液压入翅膀。



待翅膀变硬后,就能展翅飞翔。在野外,蝶蛾的羽化阶段危机重重,既要面临羽化失败的风险,还要提防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被捕食者盯上。


美丽的羽化过程,孙乐琦 摄


蹲守羽化的过程非常需要耐心,就像上面这段延迟摄影历时近2个小时,由1200张照片组合而成↑↑↑。


当你看见舒展完翅膀的蛾子忽然开始“瑟瑟发抖”,那说明这只变身完成的飞蛾正在做起飞前的最后热身


抖翅



3

最后的绽放


羽化后留下的空茧虽然没有了生命的实体,但也非常有料(非常好的科普材料)。


不信?让我们把空茧解剖看看,打开茧壳,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个空掉的蛹壳,这时候就要记住区分蝶蛾的第二个口诀——“化蛹成蝶,化茧成蛾”(一般情况下)。


简单来说,茧其实就是多包括了一层茧壳的蛹,破茧而出的蛾类要比蝴蝶多突破一层防线。除了蛹以外,图片下方还有一团黑色的不知名物体,那是末龄幼虫褪去的最后一层头壳和表皮。


绿尾大蚕蛾茧解剖图


变身完成的翩翩少年少女们开始进入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交配、产卵,然后……死去。


产卵后翅膀就枯萎了


美丽的青春年华于它们来说非常短暂,大约只有10天左右,以至于绿尾大蚕蛾成虫的口器已经退化、无法进食,完全是靠着幼年时期积累的能量完成最后的繁衍使命。


孙乐琦 摄


如今,蝴蝶房160多只绿尾大蚕已经羽化大半,如果你想来一睹绿风筝们”自挂东南枝的风采,尽量在本周内过来哦


何鑫 摄

 


 蝴蝶房参观TIPS

上海自然博物馆蝴蝶房位于场馆一楼生命长河展区的体验自然区域,为了保证蝴蝶等昆虫不被过度干扰,蝴蝶房需要进行预约才能进入参观。自博馆蝴蝶房每天设有3场教育活动(上午一场、下午两场),每场限16人(含儿童)参与,活动时长约20分钟,有专门教育人员和观众讲解交流。观众可于自博馆9点开馆后在地下二层探索中心领取预约券,数量有限,发完为止。未能如期领到预约券的观众也不必太失望,因为蝴蝶房是一个透明玻璃房,观众可以隔着玻璃欣赏绿尾大蚕蛾的风采。




 教育活动推荐

活动名称:蝶还是蛾?(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主题关键词:蝶类、蛾类、触角

合人群:小学高年级、初高中生

参与人数:20人

活动时间:1小时

活动场所:探索中心



鸣谢:汤亮、宋晓彬、朱建青、余一鸣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版权归其所有。


本文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