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庶叛蜀投魏不献一计,刘备不敢骂他,曹操不愿杀他,只为这一点

 小小独魔 2018-03-28

读过三国的朋友,对于徐庶被胁迫进曹营,无非两点感受,徐庶被胁迫弃明投暗,曹操愈发奸诈阴险,一边惋惜,一边憎恨。进而也延伸出了徐庶立誓“进曹营不献一计”的说法,更是为答谢刘备知遇之恩,和盘托出了诸葛亮。

然而,很多朋友就会纳闷,徐庶进曹营,徐母就大义自裁了,按说能够左右徐庶的外因已经没有了,那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再次回到刘备阵营,投身到复兴汉室的洪流中呢?大家可别忘了,徐庶与诸葛亮的私交是很不错的,回来帮兄弟一把,也是历史美传啊!

但徐庶并没与这么做,是因为曹操给的职位高吗?显然不是!想当年,诸葛亮兴兵北伐之时,曾经希望在战场上偶遇一下老朋友,却一直没能谋面,于是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可见,徐庶在魏国其实并不在核心中枢职位上。

种种迹象表明,徐庶进曹营,不完全是胁迫。而正史记载中,也没有提到被胁迫的事情。《三国志》注《魏略》记载:及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徐庶和先前离开刘备的陈群一样,已经看出复兴汉室已经是枉费心力,更是对刘备集团不抱什么希望,于是主动选择了跟随历史洪流向前发展。

到这里,大家隐隐约约明白,为何“一言不发”的徐庶,却没有被曹操杀掉了事。但背弃刘备,刘备集团却没有骂他,即便如罗贯中这样的蜀汉正宗的铁粉也不忍心吐槽他,却是为何呢?

这就要从徐庶本人的为人特征来看,不管是在大史学家陈寿笔下,还是裴松笔下,徐庶都有三个鲜明的特征:非常孝义、很有才华、出身寒门。其中,孝字都是放在首位的。这就不难理解了,在孝道治天下的古代,徐庶就是个标志人物,如此一个并称孝道的贤士,各方势力都会奉为座上宾,哪怕类似的人物离去,也不会轻易为难,避免自己落得害贤的恶名。

相较来说,演义中的刘备确实很能把握这一点,送徐庶走那么远不说,竹林挡住视线都要立马砍掉,如此以来,贤能之士的离去顺带着也给刘备的仁义加了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