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眉深浅入时无

 老刘tdrhg 2018-03-28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唐诗,表面上看写的是新娘子在洞房之后,第二天早晨等着上堂拜见公公婆婆。第一次见公公婆婆,心情自然有些紧张,更希望能给长辈留下个好印象,因而用心梳妆打扮了一下。化完妆之后,低声问夫婿:我画的眉毛是深是浅,是不是很时髦呢?

可是,这首诗的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快要考试了,给主考官“张水部”写的一首诗,张水部是谁?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的?

张水部当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进士及第后,授职秘书郎,历任太祝、水部员外郎,和韩愈、王建、贾岛、孟郊等人都有深厚的交往。到元和年间,张籍和元稹、白居易以乐府诗歌,成为天下宗师。白居易曾经夸赞张籍“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有人认为,唐代有“行卷”的风气,就是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希望能够得到那些名人的称扬,或者把自己推荐给主持考试的主考官。这首诗正是宝历二年(826年)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投赠当时的名流张籍的“行卷”。

但在唐代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中,是这样记载的:

“朱庆馀校书既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遍索庆馀新制篇什数通,吟改后,只留二十六章,水部置于怀抱而推赞之。清列以张公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等科第。朱君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公。公明其进退,亦和焉。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郎中酬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公才学,因张公一诗,名流海内矣。”

从中可以看出,朱庆馀和张籍本来就是“知音”,而且张籍对朱庆馀的诗很赏识。因为张籍的名望很大,别人都把自己写的诗词抄录呈送给张籍,这些人都重了科举。朱庆馀比较谦虚,不太好意思,所以写了一首《闺意》(也就是《近试上张水部》)呈送给张籍。张籍知道朱庆馀是在问自己能否得到赏识,高中科举,于是给他唱和了一首诗。朱庆馀的才华学问,因为张籍的诗,一下子就名传海内外了。

所以,这首诗不是“行卷”之作,而是考试之后一首问问自己是否录取的诗,《近试上张水部》这首诗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我考得咋样?能中举吗?如果直接这样问的话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不问的话心里又特想知道。所以朱庆馀才羞答答地以新娘子做比,形象含蓄地问了下张籍,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戏言”。

张籍给出了怎样的回答呢?他见招拆招,有来有往,和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以新娘子做比来问,张籍也以歌女做比来答。朱庆馀是“越中人”,所以张籍用“越女”做比,夸张朱庆馀这位“新娘子”化好妆以后,自己知道自己明艳照人,但是并不骄傲,而是更加“沉吟”,在暗自揣度、思量自己是不是很“漂亮”。虽然很多女子穿着当时的高档货“齐纨”——来自山东的贵重丝绸,可是那是世俗人认为的漂亮。在张籍眼中,“越女”的“一曲菱歌”,胜过万两黄金,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意思是越女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歌喉优美动听,从内到外都是美丽的,比其他世俗的女子强多了!他是在打消朱庆馀的顾虑,肯定了朱庆馀的才华。言下之意,朱庆馀一定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朱庆馀的诗写得很巧,张籍的回诗也答得很妙。两个人彼此相重,两首诗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一直传为诗坛佳话。

只是我就纳闷了:科举考试,不该公平公正吗?试卷不应该密封吗?主考、阅卷难道不该避嫌吗?两人如此大胆地在考试之后“暗通款曲”,还被传为文坛佳话,这是因为唐代比较宽容,科举不严格,还是别有隐情呢?

再有,朱庆馀虽然以新娘子做比写得含蓄小巧,但是这种写法也其来有自。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中就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诗句。三国时期,曹植也写过《美女篇》《七哀》之类的,说自己“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都是在以美女寓托自己的感怀。此后这种传统同样被继承发展,尤其是词兴起之后,这种写法就更普遍了,譬如温庭筠的《菩萨蛮》“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韦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等等。

还有,以“闺意”来别有寓托,甚至直接以之为名来写诗词的也有很多。张籍自己就写过《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同样是以女人做比,而且还是个“节妇”,因为对方明知自己有丈夫,还赠了“双明珠”,加以讨好笼络。自己也非常感谢对方的情意,所以把双明珠系在自己的“红罗襦”上。自己家里挺好,丈夫也挺好,虽然对方很有诚意,但是自己誓愿和丈夫同生共死。最后忍痛割爱,含泪把明珠还给对方,感慨惋惜到要是在未嫁之前和对方相逢就好了。

有人考证说这是张籍在辞谢方镇辟聘,辞谢的是强藩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或说是指其兄李师古。唐朝的节度使拥兵自重、骄横跋扈、叛逆作乱。节度使伸出的橄榄枝,对于张籍而言,虽然充满诱惑,但是从道义的角度而言自己也绝不会背叛朝廷。如果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能会惹怒节度使,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用诗来回答,仿照《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夸赞自己丈夫、辞谢“使君”一样,既表明自己忠于朝廷的态度,又给人委婉含蓄、风趣幽默的感觉。言辞得体,处事得当,真是挺智慧的。

这首诗中的“何不相逢未嫁时”后来广为流传,不过用的不是寓意,而是本意,常常用来向那些很让人动心的表白者委婉地拒绝,告诉对方:虽然在情感上我可以接受你,但是在理智上我要拒绝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