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年处房室

 老刘tdrhg 2018-03-28

 美女篇

(魏)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也许每个男人都有过想成为白马王子的想法,而在童话中,白马王子和公主最后总是幸福的,但是现实未必如此,恰恰相反的是,“王子”常常会在和兄弟们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中很不幸福。曹植可以说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白马王子”。

南朝诗人谢灵运曾经称颂曹植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字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年轻的曹植,真可谓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代表作《白马篇》写得神采飞扬,憧憬着为国杀敌,充满了报国激情。按理说,一位有才华、有壮志、地位显赫、深得宠幸的“王二代”,比起那些沉沦的下僚,想要实现抱负应该很容易,可是,对于曹植而言,阴差阳错的,不但难,而且最终基本丧失了可能性。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志·曹植传》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可以说曹植的遭遇,基本上是“咎由自取”。

曹植十多岁就能背诵《诗经》、《论语》和辞赋等几十万字的著作,文章写得尤其好,太祖曹操看曹植的文章写得太好,怀疑是找人代笔的,曹植说自己:“我出口就能做文章,提笔就能写文章,您可以当面考我,我干嘛要请别人代写呢?”当时铜雀台刚落成,曹操就带儿子们登台,让他们每人写一篇赋,曹植提起笔立马就写了一篇,写得还挺好,曹操非常惊讶。不但有才华,曹植为人也可圈可点。他举止比较随和平易,不讲究仪容风度,不好排场,车马饰物也不追求华丽。而且,曹操有什么疑难询问时,曹植反应很敏捷,能够应声而答,所以很得曹操的宠爱,并且还受到曹操的特别对待。曹植也有一群很出众的幕僚,例如丁仪、丁廙,还有非常聪明的杨修。在立谁为继承人上,曹操很是犹豫,几次差点立了曹植。应该说,在起跑的时候,曹植在兄弟们中是领先的,也是最有可能继承曹操的大权的。可惜,领跑的曹植最终没能成功领跑到终点。

因为曹植的性格太过放纵,譬如著名的“司马门事件”。曹植曾经乘车在驰道——只有天子能走的路——行走,打开司马门——天子的宫门——出宫。这是大不敬之罪啊!所以曹操大怒,掌管宫门的公车令也因此被处死。公车令死得可能有点冤,曹植恃宠而骄——这是很多富贵人家的孩子的通病,可惜他胆子太大了,玩得出格了,公车令估计拿他没有办法——这也是那些遇到富贵人家孩子的人常有的状态,只好顺从讨好,结果却搭上了自己的小命。曹操因为这件事也加重了对已经封侯的儿子们各项禁令。发现曹植有点扶不起来后,对曹植的宠爱也开始减退了。

曹植天生是个诗人,性情真纯,可惜却不太适合玩钩心斗角的政治,因为政治需要权谋。而曹丕就是个中高手。曹丕使用各种手段来讨好曹操,而且装得特别高大上,曹操身边的宫女、近臣侍卫全都替他说好话,结果曹丕就被定为了继承人!

曹操害怕自己死后,曹丕曹植兄弟们之间争权,既然已经立了曹丕,只能打击削弱曹植的势力,于是把曹植最重要的幕僚——才略超群的杨修,而且还是袁绍的外甥,借机除去。《三国演义》中对此有详细描叙,说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在行军之时,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死的时候才三十四岁,可见才华足以荣身,弄不好也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儿在历史上真是太常见了!

曹植的羽翼一除,没了主心骨,本来就因为曹操不太待见自己了不开心,于是更加惶恐不安。也许曹植这个诗人天性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他没有改掉自己的行为放纵,而是释放在喝酒上了,喝酒几乎不加节制。结果,给他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做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打算派他去救曹仁,叫他来见,想叮嘱告诫他一下。但曹植关键时候掉链子了,喝得大醉,根本不能接受任命。曹操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感到很痛心,对自己的决定很后悔,于是免除了曹植的官职。

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喝酒误事虽然看似偶然,但依然是曹植太过放纵所致,正是他的放纵害了他自己,也许酒醒后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惜一切都晚了,一切也都玩完了!

曹操去世后,曹丕理所当然地即位,成了新的丞相、魏王,随即,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宣布退位,早就觊觎皇位的曹丕在象征性的三次辞让之后升坛受禅,成为魏天子。即位之后,立马剪除了曹植的党羽丁仪、丁廙和他们家所有男丁。曹植和各个诸侯不可能再在朝廷盘踞,全都离开朝廷,返回自己的封国。现在谁是老大,大家都不傻,老大想什么,自然有人明白,曹植的不幸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于是就有人奏报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请求治罪,文帝曹丕和曹植一奶同袍,因为太后的缘故,就假惺惺地只是降低了曹植的爵位,但随即改封成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其后,就是不断改变封地,让曹植不可能培养自己的势力。

曹植确实不是搞政治的料,这时候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调,消除天子曹丕的猜忌,可是曹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觉得自己很有才能,却无法施展,很是怨愤,因而一再上疏,请求曹丕给自己一个报国的机会。曹植越是这样,曹丕岂非越是担心曹植?自然不会给曹植机会,每次都好言好语的答复他,勉励他,就像化骨绵掌一样,让曹植无可奈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权力游戏面前,兄弟情义简直就是个笑话,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曹植还能做什么?他能做的就是写写诗文,借此发泄一下。他的诗文代表作《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哀》《美女篇》《洛神赋》《求自试表》等基本都是这段时期写的,一再表现的基本就是自己受到迫害的艰难处境、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希望曹丕能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美女篇》就是借一个美女盛年不嫁以自况,抒发自己被弃不用、壮志难酬的悲伤。艳丽、文静的美女像《陌上桑》里的“秦罗敷”一样,在岔路口采摘桑叶。柔嫩的枝条纷纷摇动,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美女卷起衣袖露出白嫩的双手,她洁白的手腕上带着金钏。她的头上带着装饰着雀形的金钗,腰里也佩戴者翠绿的美玉。她身上佩戴着很多明珠,中间还点缀着珊瑚和木难(一种珍珠)。这不禁让人想到了那个把香草鲜花拿来装饰自己的屈原,品行高洁,却都被“放逐”,但依然珍视自我,不肯改变放弃自己的美好节操和品行。她不但外在的装饰很美,内在的精神气质也很动人。这个美女的罗衫很轻很薄,衣襟随风飘荡。顾盼之间,流光溢彩。长啸时吐出的气息仿佛幽兰一般芳香。因为太过美丽,行路的人见到她后都停步不前了,休息的人也因为她忘记了吃饭。有人就打听她住在什么地方,她住在城南。涂着清漆的楼面临大路,是那么的高贵,门户也很谨严,楼的大门紧紧关闭。她的荣光焕发,如同早晨的太阳照耀,没有人不倾慕她的美貌。这么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没有人追求呢?媒人们都忙什么呢,为什么不给这样的女子及时下聘礼定婚呢?美女倾慕情操高尚的人,但是要找这样的好丈夫实在太难了。众人只知道乱嚷乱叫,他们哪里懂得美人自己的心思呢?美女正值青春年华,却独处空房,深夜不眠,长声悲叹不已。

《七哀》诗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也是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的归宿在哪里?在“热脸”屡次贴上王兄的“冷屁股”之后,曹植“怅然绝望”,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死路一条了。曹植最后被封在陈四县,封为“陈王”。当时的法制,对藩国十分严厉苛刻,调拨的属官都是鄙俗无才的人,只派给残疾老弱的兵士,最多不超过二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犯有过失,所以各方面都减半。在十一年间,被三次迁徙封国,曹植当然郁郁寡欢,于是就得病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

一位才华过人的白马王子就此成为了历史烟云,实在令人感慨唏嘘不已!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他成为了“有才”的代表人物,后人常用“才比子建”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过人。他成为“怀才不遇”的代名词,后人常常借他抒怀,譬如李白在《将进酒》里写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其中就有“陈王昔时宴平乐”。他还好酒,只是没人以他喝酒误事为戒,一直到今天,大家该喝照喝,该烂醉还烂醉。他很任性,只是政治无法任性,想有所成就必须克制,而非任性。他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在文学史上闪耀光芒,尤其是《七步诗》,几乎妇孺皆知。……

只能说,才华,没有在当时成就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就了他。

 

附录:《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曹植传》节选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上疏曰:……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

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

三年,徙封东阿。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因致其意曰:……

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原,不离于梦想者也。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常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

诏报曰:“盖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故夫忠厚仁极草木,则行苇之诗作;恩泽衰薄,不亲九族,则角弓之章刺。今令诸国兄弟,情理简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朕纵不能敦而睦之,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诉。”

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

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昔乐毅奔赵,心不忘燕;廉颇在楚,思为赵将。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闇与之合。窃揆之于心,常原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

帝辄优文答报。

其年冬,诏诸王朝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籓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遗令薄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