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皇帝收藏的汝瓷都是“瑕疵品”?

 你我入画 2018-03-28



本文转载自汝瓷网


北宋汝窑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独领风骚,雄踞历史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雨过天晴云破处”“似玉,非玉,而胜玉”等等唯有汝瓷的釉色能专享美句。珍贵程度也被后人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静观其汁水莹厚,有如堆脂,“梨皮,蟹爪,芝麻花”的釉面纹理。让两位皇帝痴迷,千百年来被后人敬仰的国宝汝瓷为什么会是“瑕疵品”呢?而且传世下来的每一件都是“瑕疵品”。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传世汝窑的“瑕疵”。

 

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花口洗  大英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盘  天津博物馆藏


天青釉圆洗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盘  上海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碟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圆洗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汝窑天青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天青釉椭圆水仙盆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天青釉椭圆水仙盆  吉林省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茶盏托 大英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碟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釉色,唯有汝瓷的天青能让人在浮躁的生活中静下来,汝瓷的型完全理解了北宋皇室及文人雅士对美的追求。


开片,是宋人对汝瓷瑕疵美的最高追求,“缩釉”真实存在的美,却被后人误读,正本清源,不只是我的倡议,是让世人理解汝瓷的美,正视汝瓷,尊重汝瓷工艺。


“缩釉”皇帝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现在复烧汝瓷可以解决吗?我想应该可以,只是时间问题。汝瓷缩釉是正常现象,也请汝瓷爱好者不要逼匠人们去做匠人们内心不愿意做的“汝瓷”。



【小知识】


由于汝窑釉料(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美丽开片,珍珠状的结晶体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变,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粘性聚然增强,让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这是玛瑙为釉的奇特现象。


这种现象全面解释了汝瓷为什么总被是做得特别规整,又总要把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范围之内。原来,玛瑙釉较强的粘度,降低了釉料在溶融时的正常流动,使得釉面自行修补厚薄不匀的过程受阻。强粘性还使厚釉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强内聚力,吃掉薄处的釉,而薄处釉汁也较易被厚处的釉层所吸附。


由此看来,汝瓷满身裹釉不只为了美观,还是均衡玛瑙釉粘度和内聚力过大的一项有效措施(支烧钉入窑时上釉,出窑后敲去)。玛瑙为釉的好处,主要使釉泽精光内蕴(系釉内大气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幽玄静谧的青色。但也有出瑕疵的弊端。说明汝釉的制作难度相当大,以致汝窑产品出奇地少,足端露胎的成功品几乎不见。



厚德堂藏品欣赏

宋哥釉花口碗,口径13cm,高5.4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