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李牧、廉颇、赵括都姓赢,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却来没有称呼赢牧、赢颇?

 思明居士 2018-03-28

问得好!事实上秦始皇也不能叫嬴政,叫秦政更好一点。

别喷,让我慢点给你说!

先秦男子,称称氏不称姓,这是基本规则。

比如,

伍子胥,不能叫芈员(姓芈名员(音同云))。

屈原不能叫芈平。(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

像嬴,姬,姜,芈,这样古老的姓氏,到春秋战国已经基本没有人专门在强调了。因为,如果你是王健林或者马云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祖先是炎帝还是黄帝!

一个人的氏是什么,这是直接涉及到个人地位的重要信息。

比如伍子胥逃跑时候背着一个小孩,名字叫“胜”。这可怜孩子,是太子建的儿子,爷爷是楚平王因此应该叫“王孙胜”。太子建新娘被老爸楚平王熊弃疾抢走。这一次抢婚,导致太子建和伍子胥这两家只活下来一大一小两个人。

伍子胥和胜谁最有前途?

很明显是胜,因为他是楚王的嫡孙,他的氏是“王孙”。后来王孙胜回国,被封在“白”地,后世以“白”为姓氏,出了杀神白起,诗王白居易等牛人。

“氏”的规定上,秦国最特殊。秦国祖上本来和赵国是一家,都是嬴姓赵氏。后来秦国这一支因为功劳大,以古姓“嬴”为氏。但是因为这一支成了秦国的公族王室,有应该以国号为氏,这些人就应该叫秦政,秦子楚,秦荡等等。

我们现代很多姓,大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国号谥号演变而来。而秦国后人以国号为姓,尊称秦国王室为祖先,称秦国王室为“秦氏”完全可以。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先秦姓氏的问题。

今天各种寻根问祖的节目和网文大行其道,对于先秦的姓氏,也让大众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先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姓和氏之间是有严格的区隔的,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确定婚姻,也就是所谓的“同姓不婚”。

姓,实际上是“血族”的标识;氏,则是“氏族”的标识。

类似的区分,在封建时代的日本和古罗马,都有存在。

比如日本就有姓,有苗字,姓为血统源流,苗字即相当于“氏族”、“家族”的标志,比如德川家康,其全名就是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德川为苗字,次郎三郎为通称,这个基本上是成年后带一辈子的,源朝臣,源是源姓,朝臣二字等于“姓”这个词,在日本律令制时代的传统里,有“姓”,才是“朝臣”贵族,所以“源朝臣”三个字等于汉语的“源氏贵族”,标记的是德川家康的贵族身份,家康才是名。

古罗马的情况也类似,如“凯撒大帝”,他的全名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这里面“盖乌斯”才是他的名字,尤里乌斯是他的“氏族名”,凯撒是他的“家族名”。

尤里乌斯是古罗马的七大氏族之一,出了一堆大牛人,但是在父系血缘上,和凯撒大帝未必有什么关系,只有和他同出凯撒家族的人,才有这个血缘关系,凯撒这个词是红色头发的人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某一位祖先建功立业、开门立户,因为红色的头发被人称为凯撒。

这种情况,放在中国古人身上呢,比如孔子,名丘,孔是他的氏,他的姓是商朝的子姓。

实际上,立氏之后,就相当于开门立户,比如孔子,家庙的祭祀也不可能祭祀子姓的始祖契、商汤,而是他孔氏的始祖之后。

这个情况,恰恰适用于赵奢、李牧、廉颇等人,其得氏的祖先,属于出自嬴姓的十八氏,也就是嬴姓的子孙,但是他们已经单独立氏,在称呼上,自然不可能再去提姓,只是在约取婚姻的时候,要注意同姓不婚。

在更早的春秋时代,女子出嫁后,还要称姓,到了战国时代,知名的女子越来越少,而且往往以宫廷后妃封号称呼,也就很难了解是否仍旧遵循古礼,比如宣太后的芈八子,夏太后、君王后、赵太后、燕王后之类的。

再回到“嬴政”的称呼来,其实我们看《史记》和《汉书》,说明在这个姓氏渐趋合一的秦汉时代,对于秦王政的“氏”,还是认可为“赵氏”,不过哪怕在《史记·秦本纪》之中,这个说法,也有些矛盾。

《史记·秦本纪》: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的评述,实际上认可的是秦国的祖先是造父,这一代的嬴姓祖先被周王封于赵城,以为赵氏。

然而,在《秦本纪》的正文里还有一条: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两者颇有抵触,但是我们知道,战国史事,司马迁编撰时多本乎秦纪,也就是秦国的官方史书,那么上述《秦本纪》正文中的说法,应该是秦国的官方表述,即受周孝王之封,建号“秦赢”,但是我们知道,秦嬴之后为秦侯,之后为公伯,再之后为秦仲,此时才被周宣王封为大夫,那么,之前的“封”,到底是个什么呢?

集解毛诗序曰:“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也。

简言之,秦仲的时代,秦才成为周王的大夫,在这之前,复续“嬴氏祀”本身就很怪异,为一个“士”恢复祖姓?

言归正传,按照《史记》和《汉书》的汉代说法,秦始皇的名字应为“赵政”,不是嬴政,所谓嬴政之说,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当然,至少在唐代已经这么称呼他了。

而从秦国在西犬丘的先祖名号来看,也应该是以“秦”为氏。

所以,说什么嬴政、嬴渠梁,本身就是后人瞎说,别当真。

所谓秦为“嬴姓”大宗之说,更是可笑,嬴姓始祖分出了十八氏,不少都出现在“秦氏”之前,秦国公族又不是周天子封诸姬,他们可没资格封“诸嬴”,只能算是“诸嬴”中的一支罢了。

而所谓的“复嬴氏祀”,又如何保证赵氏没有自行复嬴氏祀呢?

展开全部

我试着回答一下吧!春秋时叫一个人连名带姓的叫是极大的不尊重,只有国君有权这样叫,但如果不是气极了也不会这样去做。

氏只有贵族才有,举例子说明吧!就拿晋国说明,晋国国君姓姬,国君儿子好几个,但位置就一个,长子继位其他的弟弟或封于某地,或出奔于外国,封于某地的一般称呼某某,第一个是地名,第二个是名字,比如封于张这个地方就是张某,封于羊舌这个些方就是羊舌某,也可称其为公子某,国君的叔伯可称公叔某,国君的兄弟称公子某,国君的儿子一辈就是公孙某了。

不说国君了,下面说一下被封于张的这个公室,德高望众时人尊称张老,张老的子孙五代内可以张甲张乙的叫,五代后就只有继承封地的这支可以尊张某,旁支如果没有被封于其他地方,或也无官职,就是平民了,不能再用张这个氏了,如果住在东郭就叫东郭某,住西城门就是西门某了。张老如果有子孙有出息,被国君封到了肥这个地方,这支就是肥氏了,五代内祭祖还在张家祠堂,五代后与张家就没关系了,人家分宗另立宗祠了。

秦赵分家以久,连赵国国君的远支都公孙变成公,又或是孙,再远可能连氏都没有了成了平民,一秦国的公子公孙如何能去氏赵,赵也不是嬴政的封地。就好比你从小长在你远房叔叔家,但人家的财产与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再说说赵姬,这个赵姬在当时的意思就是,那个来自赵国的女子,卫姬韩姬同理,如果有两个赵国来的女子就是大赵姬小赵姬,与赵国君主没半毛钱的血缘关系。如果一个住在齐国西门氏的一个士人娶了一个赵国的姑娘,这个被赵姬生的孩子是西门某,如果他出生时他家传到他这里还是士人的话!要是不走运,到了他这一代家里不是士人了,他就是某。您没看错就是个名,平民无氏。

有晋公子怡(姬怡)出奔于楚国,楚国君主觉得怡非常有才华,也对自己脾气,就赐他封地于黄,还赐官做咸尹,我们叫他黄怡或是咸尹怡都可以,又过了几年公子怡在楚国安居了下来,国君很喜欢这个人还可以赐熊氏,这就是熊怡了。这个故事是我编的,但事情是存在于各国之间。

6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