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兵拼刺刀前,为何一定要先退子弹?

 春在堂书苑 2018-03-28

抗战剧中总有这样的场景,每当日本士兵遭遇白刃战时,总会“笨拙”的先扳动枪栓退出武器中的子弹,然后才撕咬的向前冲。对此很多观众朋友认为日本兵这不是“傻”吗?子弹可比刀的伤害力大。

然而日本兵是真的“傻”吗?这对于能在二战前期横扫亚洲的日本步兵来说显然不是。首先日本兵“退子弹”的时机并非决定白刃战之后就立马退子弹。

当其从所在战壕爬出去冲锋之时,依旧是边跑边射击,他们需要靠着射击尽可能的压住对手冲锋的势头,直到进入3米以内的“短兵相接”才会放弃子弹。

与此同时想要日本兵放弃子弹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是数十人以上的“混战”,而非一对一的“短兵相接”,至于为什么?这就跟日本人的武器呈正相关。

二战时期的日本步兵普遍标配的是“三八式步枪”即我们中国俗称的“三八大盖”,该枪在战争中的优势很明显,长达127.6厘米的枪身给予了子弹765 米/秒的初速以及约460米的有效射程。

与此同时长达797 毫米的枪管让其拥有了超长的瞄准基线,如此一来“三八式步枪”的精准度在二战时期的步枪中属于遥遥领先者,让日本士兵在阵地中能用极小的子弹消耗给予对手最大程度的伤害。

可见这把枪对于物资相对匮乏的日本来说可谓必备“良品”。然而俗话说世上绝无完美之物,“三八式步枪”相对其优势而言缺陷也很突出,即伤害力相对较差。

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因为“三八式步枪”的初速太快了,当其射出的子弹击中目标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穿透目标,而非陷入肉中。如此一来当日本兵陷入白刃战之时,近距离使用射击往往就会误伤自己人。

假如有日本兵硬要保持枪中有子弹,并时刻想着用子弹结束对手,那他在白刃战之时,就必须将手指紧紧的扣在扳机之上,而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位日本兵根本无法全力使用刺刀突击,甚至在跟对手的武器撞击之时,枪极有可能被直接击飞,瞬间成为对手的“刀下亡魂”。

与此同时枪身的客观条件也无法满足日本兵的近距离连续射击,“三八式步枪”枪身长有127.6厘米,加装刺刀后总长能达170厘米。如此快一人高的长度,在近距离搏斗中不停的扭转瞄准根本不现实,可能眼睛还未转过神就魂归地府了。

因而日本军部在做了充分的数据对比之后,以“退出子弹的收获比损失更大”为由建议士兵在近距离搏斗之时放弃子弹,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战友的一种责任。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

参看资料:日本人退弹拼刺刀 萨苏 - 《青年博览》 - 2008

日军为何退子弹拼刺刀 《文史天地》 - 2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