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场如何进行精准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东秋元图书馆 2018-03-28

  养猪业是全世界肉食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是全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正确配合日粮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并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基本途径。日粮的正确配合取决于对猪营养需要量和营养源营养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现在关于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性别、健康、环境温度、拥挤和胴体改良剂对生长猪营养需要量影响的认识 和理解更加深刻。哺喂多仔的高产母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更高,这一点现在已被更好地理解。此外,现已可得到关于营养物质生物学利用率的新资料。对营养需要量和营养源的更好理解,可使人们更精确地配制饲粮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且尽量减少排入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量。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任南昌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印遇龙院士在2018年3月15日在第一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上报告中指出,精准营养的必须要素:

  1、准确评定饲料原料中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

  2、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精准评估。

  3、控制营养过量的平衡日粮的配方设计。

  4、根据群体中每只动物的需要量相应地调整日粮养素的供给浓度。

  5、精准生产管理。

  精准生产管理上以母猪饲养为例

  系统化思维:

  (1)母猪及商品猪各阶段纵向系统实施营养和管理;

  (2)横向考虑环境条件、品种、疾病、营养、胎次,制定科学策略。

  数据化思维:现场记录数据、档案和报表系统。

  完整、精确数据基础上的精准的营养管理和饲养管理。

  有自己实际条件下的营养标准,设计更精密的配方及饲喂方案。

  母猪营养管理原则3阶段:

  1.后备母猪

  A提供中等程度能量、高蛋白(赖氨酸)的饲粮;

  B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高于商品育肥猪;紧密围绕促骨骼发育、促发情的目标供给;

  C分阶段日粮,并通过采食量调控营养;

  D检测背膘厚(16-20mm)调节采食量

  E配种前加强营养供给,提高排卵率、增加产仔数。

  F一次配种后立即减少饲喂量,可以提高受精卵生存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