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那些止痒的方儿(三)

 杜子桐 2018-03-28

麻桂各半汤不太好买到,但是与麻桂各半汤意思接近的中成药是可以买的。

今天要说的就是一种中成药,叫做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其实应该叫防风通圣散。现代改散为丸,成了一种中成药。

下面猫就讲讲防风通圣散的故事。


这是一个大方子,一共十七味药组成。

现在有一种习惯,就是评价一个医生用药的好坏,得数数他用了多少药,如果用药超过十六七味,甚至到二十味以上的,就说这个医生用药太繁,水平不咋地。这个观念,猫原来也有过,后来自己开方子多了才知道欠妥。

第一,病人的病情有时就是很复杂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十味药左右搞定,有的人就是要考虑合方,合方后用到十六七味药是很正常的。

第二,有的方子本来就是几个方子合成的大方,就是十六七味药,甚至二十几味。比如《金匮要略》中的薯蓣丸(21味)、鳖甲煎(23味),比如《宣明论》中的防风通圣散(17味)。

所以,单以药的多少来衡量医生的水平高低,是不妥的。方子好不好用,得看最终的效果。


扯远了,再说这个防风通圣散。此方的创制,是在宋金时代。当时流行的用药风气,是喜用辛温发散的风燥药。比如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都可以看到大量使用风燥药的方子。

本来用药都是当用则用,有风格偏好也属正常。比如钱乙,虽然泻青丸、泻黄散都是用到大量风燥药的方子,但也有导赤散、六味丸之类的生津或滋养方。但当一种风格成为流行趋势,大家一言不合就滥用之后,就麻烦了。由于风燥药辛温发散,用多了,或者误用了,上火内热的弊端就特别突出,这类病人也特别多。于是就要有大医应运而生,出来纠偏了。

那时在河间,有一位医家,叫做刘完素。大约是名字取得好,冥冥之中注定了是老天派来完善《素问》的理论的,刘完素以研究《素问》出名。他针对当时用药的弊端,依据《素问》的病机十九条,指出六气皆可化火,人之致病皆因火热,故治病应用寒凉。对的!刘完素,就是现在被火神派骂的狗血淋头的寒凉派的祖师爷,也是防风通圣散的发明者。

不过呢,刘完素如果现在还能说话,猫估计他是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寒凉派的,就像被火神派奉为祖师的郑钦安在世时从未说过自己是火神一样。大凡大医家,用药和立论一定都是灵活的,不会偏执。我们现在认为刘完素是寒凉派的祖师,是因为他说了“六气皆能化火”,以及他痛陈“火热”的弊端,还有他创了很多寒凉的方子。但是,刘完素这么说这么做,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后人脱离当时的风燥药滥用的背景,单独看刘完素的观点,显然是偏执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刘完素提出这些观点,就难能可贵了。

何况,“六气皆能化火”,显然是刘完素读病机十九条读多了,沾套用了“皆属于*”的模式,这里只是说火是可以由六气的任何一气造成。而刘完素的用方,也并非完全是一派寒凉,即使是寒凉,也是以疏散的方法为主,从不一味用守而不走的凝腻寒凉之品。防风通圣散,即是一例。


防风通圣散,方用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硝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两,桔梗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一分,苍术一分,栀子一分为散。所用的药大致可以分为几组。

一是从体表疏散风热的药:防风、薄荷、麻黄、石膏、连翘、荆芥、桔梗、苍术

二是从二便泄热的药:大黄、芒硝、滑石

三是通过养血以消热的药:川芎、当归、芍药

四是清热凉血的药:大黄、黄芩、栀子

五是助运化的药:苍术、甘草

所以,刘完素用药,也不是一味寒凉。

首先,防风通圣散还是以风药为主,算是继承了宋金时期用药的特点,但药性却由辛热为主变成了辛凉为主。麻黄也因为石膏的存在,不再是辛热。

其次,防风通圣散虽用凉药,却都是走而不守之品,没有生地、玄参之类寒凉凝腻之品,即使是石膏,也由于麻黄、薄荷等的存在,凝滞的性质有所变化。

第三,防风通圣散并不一味散热清热泄热,还用养血的方式来消热。因为燥热必然伤血,血虚又会加重热势。所以不仅要“通风”泄热,还要“浇水”助凉。

第四,虽然有大量的凉药,却注意顾护脾胃,加了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热从体表疏散,从二便排出,从气分血分中消去。


说了半天,这个方子和止痒有什么关系呢?

细心的看官可能已经发现,之前说的麻桂各半汤等,不也是通过疏散体表的湿或热来达到止痒的目的么?防风通圣散疏散热邪比麻桂各半汤更厉害,那岂不是更能止痒了?

bingo!

防风通圣散能够止痒的机理,大体上就是这样。

此外,由于防风通圣散还有养血的作用,对疏散风热也有辅助作用。因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有的人的皮炎湿疹等,发作起来痒处游移不定,并且时发时消,中医认为是风邪的影响。这类问题,除了疏风,还要养血才行。在麻桂各半汤中,就需要把芍药用成赤芍,而在防风通圣散中,不仅有赤芍,还有川芎当归辅助,效果更好。


不过,也必须指出,防风通圣散的用药,要比麻桂各半汤更猛不少,也更凉许多。因此,防风通圣散的汤剂,其实更适合热势更重、体质偏实、大便干结的人来用。如果是热势不重、体质偏弱的人用这个方子,就要变通。

这里说两个变通方法。

一是用丸剂。丸者缓也,并且服用的量也可以灵活控制,热轻体弱的人,可以少吃一些。丸剂在药店应该都可以买到。

二是用原方加减。比如黄煌老师,就有用半张防风通圣散治疗皮疹的经验。所谓半张防风通圣散,就是防风通圣散去当归、白芍、川芎、术、栀、黄芩、芒硝、滑石、生姜;只留下了防风、麻黄、石膏、连翘、大黄,薄荷,连翘,石膏,桔梗,甘草,荆芥,苍术,加炒杏仁而成。去掉芒硝,是因为体弱之人经不起泻下。去掉血药,是因为有不少病人热只在气分,尚未进入血分,用了之后反而会增加瘙痒。黄煌老师用半张防风通圣散,治好过很多例皮疹瘙痒的病人,同时他也反对拘泥成方,所以,这个半张方,猫觉得作为加减的示范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