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分百人团、新增预备团,升级归来的《中国诗词大会3》可不只这一项创新

 alayavijnana 2018-03-28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自3月23日晚于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至4月1日将连播十期。今晚已经播出了第六期节目,接下来还有四期将陆续上线。


16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正式和大家见面,以上乘的节目品相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获得了受众的一致好评。播出两季之后,已然成为诸多文化类节目中极具辨识度和不可替代的一档。


在一、二季度交接之际,观众终于盼来了第三季的回归。主持人董卿,文化学者蒙曼、康震、郦波、王立群,和海内外的诗词爱好者一起,在水墨画的背景当中展开新一季的诗情画意。



赛制舞美升级,看点和观感得到丰富和优化

 

一档节目做到第三季,势必会有自身的创新与改变。在保留基本的框架后,这一季对舞美、规则、题型都进行了升级。


  • 细分百人团,新增预备团


前两季大会现场设置了由诗词爱好者组成的“百人团”,与选手同步答题。这一季百人团被进一步细分,包括12岁以下的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家庭团四个群体,同时新增了第二现场的四十位预备团成员。



百人团成绩最好的四位选手成为下一场的挑战者,预备团答题成绩最好的四位则突出重围进入百人团。百人团内部存在四个区域的平行竞争关系,少儿和少儿,青年和青年的比拼控制了变量,避免了以往单场挑战者均为成年人的单一情况。


预备团的出现实现了人员的流动,选手由百人团内部的循环扩展为百人团和预备团两个群体的人员交替。百人团不再是“铁饭碗”,危机感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放水”意味着自己的位置可能被别人取代。同时更多的人有了上场的机会,彭敏、陈更等前两季表现优异的选手也从预备团脱颖而出。这一季多重的竞争关系,带来了新的戏剧性看点。


  • 升级舞美


随着百人团身份的划分,他们所在的区域也有了物理上的分割,不再是平铺的墙面,呈现出四片花瓣环绕的效果。



舞台主背景根据诗词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水墨画,达到意境的渲染。在揭晓百人团被击败人数时,又是参与剧情的功能性承担。从第一季的战船被击沉,第二季的盾牌被击碎,到这一季的城门被攻破,LED屏的特效越发震撼。



  • 飞花令回归,搭配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


第一季单场比赛分为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两部分,每期5位挑战者,每人最多有10道题的答题机会。第二季将个人追逐赛缩减为4人,每人9道题封顶,并在这两部分之间新增了攻擂资格争夺赛的“飞花令”,由挑战者中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成绩最好者进行比拼,成为节目的一个爆点。


这一季延续了三部分的结构,将挑战者的答题数减少至8道,攻擂资格赛在飞花令的基础上,增加了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飞花令还给选手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超级飞花令则是不留间隙的攻守交替,没有一丝松懈的机会。


从单人的挑战,双方轮流作答,到把握主动权的抢答环节,选手的主观能动性和比赛紧张激烈的氛围层层递进,对选手的考察也从表面的诗词储备量,延续至背后历史文化的掌握,以及答题的策略和技巧。



不同的环节和题型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感,个人追逐赛是较为轻松的跟随式答题,观众可以将自己代入挑战者,与百人团角力,得到击败别人的成就感。亦可基于自身特点置身于百人团的任一群体当中,与同龄人较量,站在不同立场成为节目的参与者。


答题类节目本身就会让观众产生较强的浸入感,诗词更带着先天的文化记忆优势。个人答题数量的缩减,抢擂赛分量的加重,让每一期节目的时长分配更加合理,减轻了单元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整体的节奏感和流畅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大会”不是追求难题、偏题,而是全民的文化普及


前人留下的经典诗词太多,以至于《中国诗词大会》办到第十季也不会缺乏可以拿来当题目的内容,选择哪些诗词,如何设计题目的选项,才是对出题人的考验。这一季对题库进行了再一次扩充,时间维度涵盖三千年前的经典至近现代的名人诗词,鲁迅创作的古体诗词也被首次纳入。


比如贾岛的《剑客》一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出题人把“拭”作为“试”的干扰项。擦拭宝剑,试宝剑的锋芒,两者从字面和意思上都是说得通的,对选手产生了不小干扰。董卿和康震都认为这一题出的十分巧妙,需要给出题人点赞。



而当中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的诗词作为题目出现,观众第一时间可能会自信满满地不以为然。当百人团有十几甚至几十人答错时,不符合心理预期的“最熟悉的陌生感”,给了我们对诗词和自身再度审视的机会。


第三场擂主争霸赛陈更和彭敏两位高手的对决,率先把比赛的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两人你来我往战至四比四平,直到最后一题才分出胜负。在这一围观的过程中,观众的情绪被完全调动。


一期节目能有超过十万人次的互动量,可见诗词对于国人的分量有多重。把生硬晦涩的诗词推向大众绝不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目的,唤起每个人曾经的记忆,让更多人参与到诗词的学习中,以诗会友才是首要宗旨。


节目最直接的看点诗词之美, 流传千古带有韵律性的文字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加上康震老师的画作,新增剪纸、木雕、蛋雕、糖画等手工艺作为出题手段,让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巧妙结合。



文化学者对诗词的解读,让观众对作者、历史背景有所了解,精神世界得到深层次的丰富。记住诗词,再理解诗词,是我们儿时学习的常规途径,《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勾起观众学生时代的记忆。


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诗词作用于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手和诗词之间的故事,是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外卖小哥雷海为利用送餐的空余时间自学诗词,从百人团脱颖而出;来自的家庭团杨清,夫妻通过比试飞花令分配家务活;女儿李芸芸为了满足爸爸的心愿,来参加比赛。


这一季的故事不再带有过多的煽情性,也不再占据过多的篇幅,不以催泪为目的。这些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各不相同,却都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人感受到诗词的力量。和选手同步答题是实时的参与感,这些故事则带来线下更长久的共鸣。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被观众喜爱和认可的文化类节目都带着强烈的中国传统色彩。作为一档原创节目,总导演颜芳、执行导演刘磊和团队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最终成功用浅出的文字和深入的解读,将《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类节目的意义和趣味性把握的恰到好处。第三季各项升级之后,这个品牌再次被优化和完善。


《中国诗词大会》的专而精体现在对诗词的深耕,再通过低门槛、高参与度的答题互动让这单一主体发散开来,使其成为最大众化的节目,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交方式。就像“人生自有诗意”的大会主题一样,受到诗词浸润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格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