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病人都不必用激素(如强的松和美卓乐,不用地塞米松)治疗。仅一些病情较重,影响内脏器官,或经其他药物治疗都无明显疗效或对其他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时考虑用激素治疗,大多数患者的剂量较小,一般不超过20mg (每天4片)。少数病人可能需要较大剂量。激素的加量和减量都要在风湿科或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擅自增量,也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 目前还无法根治,只能长期控制病情,让患者“与病共存,与狼共舞”,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甚至终生,只不过在急性期症状得到控制后,进入缓解期后仅用维持量的1-2种药物即可。坚持积极正确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关节畸形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体征之一,尤其是治疗不积极的患者如此。如果早期(发病1-2年内)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就可避免严重关节畸形的发生或延缓关节畸形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引发疾病的唯一因素,只能说有遗传倾向。我们诊治数千例患者,患者直系亲属中有类似患者者也就寥寥数例。该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 以手部和足部小关节为主,如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当然也可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大关节。对称性受累,持续时间长。 不可以。有1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始终为阴性。且目前检测的类风湿因子仅为IgM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可以。尽管类风湿因子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是其他一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可阳性。另外在老年人群中,有5%的正常人也可以出现阳性。 不是!两者完全不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心脏炎、舞蹈症及风湿结节等,化验抗“0”明显增高。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感染、遗传及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关节持续性肿胀和疼痛伴明显晨僵,化验类风湿因子可明显增高。目前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远多于风湿性关节炎,但这两种病同属于"风湿病"范畴。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345040900/blog/1415077875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4.风湿·类风湿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