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语》评论(上)

 墨香笙樵 2018-03-29

 卷一 周语上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居士曰:周王朝的先祖叫做后稷,主管农业生产,从部落时代这一民族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周王朝也是以农业立足的国家。但基础也好,立足也罢,只能是稳定的手段,不能是治国唯一的关注点。姬满先生之所以征伐犬戎失败,正是由于他没有依据游牧文明的地理条件而制衡的能力。莫说打不下来,就算能打,姬满先生也无法对犬戎地域进行有效治理,所以他注定是穷兵黩武。姬静先生对姜戎作战失败也是一样。他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对敌方的了解,军队也没有运动作战能力,而不是抛弃耕田典礼。《国语》的这个总结就像我们多年前指责苏联的解体是抛弃了社会主义路线,而没有归因于世界大势已不允许独裁政府的存在是同样的道理。

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天子其图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及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

居士曰:上级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力,会故意做出违背基层意愿的人事安排并以此为乐。但这样的结果无非是引起抱怨甚至权力阶层动荡,要么新任命者压制住这种动荡引起更深一层不满。要么被压迫者群起而反抗,导致上层权威受到挑战。樊仲山先生已经把话说的至为明白,姬静先生仍然一意孤行,便只能自取其辱,并且搭上姬戏的生命成为牺牲。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居士曰:这大概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但我们第一不知道普查的结果,第二不能不惊讶一次简单的人口普查居然能引起这样的长篇大论的反对,并且居然将人口普查和国家灭亡联系起来。使我们真的不能不惊讶于中国人的保守实在是自古有之,也使我们疑心周王朝的灭亡不是由于这次人口普查,而是当时的官僚过于保守的缘故。

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居士曰:《诗经·大雅·卷阿》说:“凤皇鸣矣,于彼高冈”。这就留下了凤鸣岐山的典故。汉代儒学家们也按照经书元典解释,怎么突然出现了“鸑鷟”这种动物?这种好用古代偏僻字眼的做法是王莽先生的专利,他试图篡改经典,却没预料在不经意间露出了修改的马脚。

卷二 周语中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狄,封豕豺狼也,不可厌也。”王不听。十八年,王黜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富辰……乃以其属死之。

居士曰:我们虽然不认同富辰将亡国的责任推到女子身上的态度,但他的其他意见并非全无道理。既然选择了政治人物的角色,就该按照政治的规矩去做,不能任性而为。因为政治不是想得到什么就去追求什么,而是想得到什么便先失去什么。政治人物最后的婚姻要么出于妥协,要么出于猎取,没有爱情。没有将个人意志凌驾政治规则而不遭受失败的。有人歌颂成功的政治人物和他的伴侣的爱情,竟至唱起歌来,那真让人无法可想。

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晋人乃归卫侯。

居士曰: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封建制度而言,等级制度十分重要。但不允许反对的权力一旦被滥用,导致权力的被支配者的不公该怎样处理的问题从未有人思考。只是说父亲与儿子,君主与臣下之间相互诉讼导致上下不分。可是下级对上级连质疑权力,否定权力的出口都被堵住,便只剩下革命一途——这样的国家不灭亡,那叫没有天理。

卷三 周语下

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为之告晋。魏献子为政,说苌弘而与之。将合诸侯。卫彪傒適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苌、刘其不殁乎……其有悛乎?”……是岁也……范、中行之难,苌弘与之,晋人以为讨,二十八年,杀苌弘。及定王,刘氏亡。

居士曰:一番长篇大论以后,有三个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周王朝到底因为什么要修城墙?苌弘出这个主意的起因是什么?不知道起因,我们就没办法评价其建议是否合理。第二,作为周王朝的卿士,苌弘跟范氏和中行氏到底有什么瓜葛?为什么会牵连到叛乱之中去,他的涉入程度怎样?第三,《国语》的作者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缘由何在?

卷四 鲁语上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使谓之曰:“吾欲利子于外之宽者。”对曰:“夫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不敢闻命。若罪也,则请纳禄与车服而违署,唯里人所命次。”公弗取……公欲弛郈敬子之宅,亦如之。对曰:“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请从司徒以班徙次。”公亦不取。

居士曰:我们简要翻译一下这段话。姬兴对姬谷和姬同(郈敬子亦名姬同,与鲁庄公同名)提出搬迁住宅,实际上是一种削权行动,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礼仪和自己作为君主的权威(详情请参考此后姬宋与孔丘对三位贵族的削城行动)。对此姬谷的回答是,老子就是不搬,你要来硬的,咱们就鱼死网破。而姬同的回答则是,我是主管外交的,如果君王逼急了我,我就叛国,你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姬兴先生没有办法,只好任由他们住下去。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居士曰:姬行先生说了句实话,不是不能用,也不是不原意用,而是不敢用。因为自己的富贵与百姓的贫困对此得过于明显,就容易引发百姓怀疑和不满。当这种不满由个人转移到政府身上时,就会导致统治基础不牢。所以高明的政治家往往会掩饰自己的欲望,抛弃炫耀的机会,扮演成与老百姓一起受苦的样子,这样就会得到爱戴。所谓“和光同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另一个层面,不敢炫耀使炫耀之心收敛,而没有炫耀做前提的积聚也失去很大意义——至于代表权力满足和成就感的那一层永远也无法失去,所以不管监督多么严格的国家,一样会有贪官出现——所以,不敢炫耀也会令贪污减少,这也算积极的一层。

卷六 齐语

桓公问曰:“夫军令则寄诸内政矣,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管子对曰:“轻过而移诸甲兵。”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以鞼盾一戟,小罪谪以金分,宥间罪……”甲兵大足。

居士曰:我读历史以来,一直奇怪同样是变法家,为什么吴起和商鞅死的如此之惨,而管夷吾先生安然无恙?又为什么管夷吾和姜小白在世的时候,齐国如此强大。一旦二者去世,齐国便一落千丈?在这里我们总算有了一个答案了。因为管夷吾做的只是军制改革,根本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层面,没有伤害到利益集团,所以不会有人反对他。而他的军制改革又是以牺牲民法为代价的。犯罪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处罚,百姓长期得不到公正,恶徒对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当齐国有能力穷兵黩武的时候,由民法不公带来的消极影响会随着对外战争转移出去。一旦齐国实力消耗殆尽,或继位君主无心对外战争,这种民法上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成为国家问题。而长期进行争霸战争,又导致他国对齐国霸主地位的觊觎。所以齐国在内忧外患中一落千丈,也就成了必然了。

卷七 晋语一

饮酒出,史苏告大夫曰:“有男戎必有女戎。若晋以男戎胜戎,而戎亦必以女戎胜晋,其若之何!”里克曰:“何如?”史苏曰:“昔夏桀伐有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

居士曰:“比”的意思是勾结,《论语·为政》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妺喜与伊尹勾结,褒姒与虢石父勾结,这话早有。但妲己与胶鬲勾结,这还是第一次。因为《孟子》中胶鬲与舜和孙叔敖,百里奚并列,被当作贤臣典范,后世因延此说。所以这一条史料可能出自很古老的非儒家系统的历史典籍,值得我们注意。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晋国虽然与鲁国同姓,但他们古史系统并不一致。我们今天所说的《竹书纪年》实际上就是晋国的古史系统,我认为这一条材料也应当属于晋国系统中的一个例子。

卷八 晋语二

骊姬谓公曰:“吾闻申生之谋愈深……君若不图,难将至矣!”公曰:“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人谓申生曰:“非子之罪,何不去乎?”申生曰:“不可。去而罪释,必归于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恶,取笑诸侯,吾谁乡而入?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吾将伏以俟命。”骊姬见申生而哭之……骊姬退,申生乃雉经于新城之庙。

居士曰:我们一直以为姬申生先生是一位恪守礼仪的迂腐者,看了《国语》才知道,原来是《左传》的作者把他写迂腐的。姬诡诸先生早有杀儿子姬申生的决心,根本不是相信骊姬的圈套,而最多是默许了骊姬诬陷姬申生的这一方案。姬申生可能已经积蓄力量,对突发情况做了准备,但无疑姬诡诸和骊姬的功课做得更足。嬴克先生已经被姬诡诸和骊姬收买而保持中立,姬申生的高级智囊杜原欵因谋杀事件而被处死,姬申生的力量被肢解,如果此时贸然发动叛乱,无异以卵击石,所以他逃到新城。骊姬之所以敢到新城去指责姬申生,证明她在新城有强大的势力,可以保证她的安全。如果姬申生处死骊姬,自己也将生命不保。如果选择在释放骊姬之后流亡,君位依然落不到自己手里。这就又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姬申生流亡的国家出兵,协助自己弑父夺位,那样自己的得位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该国也将在晋国的动乱中获益,弄不好自己和晋国都将沦为该国的附庸。二是自己甘心在他国过普通日子,不过没有野心意味着姬申生流亡的国家在他身上获得不到任何利益,一旦姬诡诸向该国家索要或请求姬申生,该国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姬申生所受到的待遇将比自杀更惨。不当附庸,证明申生有底线;不受更大的侮辱,证明申生有气节,知进退。他的死是好汉的死,而非懦夫的死,千载之下,我们仍然觉得正气凛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