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和煤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发电量一直在持续攀升。节能降耗也是一种常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为什么还会出现很多电厂的发电量会大于用电量呢?因为经常接触电力科技,所以我能告诉大家一些具体原因。 第一,发电过程中会有峰电和谷电,在发电厂通常是以机械能推动发电厂里的大型转子转动产生源源不断地电能。推动机械运转的可以是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势能等等。但是这种转动一般是不能停止的,24小时转动,365天转动。但是一般来说,企业事业单位都是白天上班,绝大多数工厂都是在白天开工。因此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白天用电量要大大高于晚上用电量,所以很多晚上发的电很多都空转和浪费了,造成了电力事业的巨大损失。因此供电局推出了晚上电价半价优惠,鼓励大家晚上用谷电。也有很多科学家设计了很多节能装置,将晚上的谷电储存起来,降低电能的损失。目前电力系统也有调度,对于电力能源的供应进行协调。 另外,我们知道,传输电的过程也是一个损耗电能的过程,所有的输电设备都有电阻,有电阻存在,有电流通过就有电能的损耗,所以一般我们都是用超高压输电,减少输电途中的电能消耗。当然也有办法让输电没有损耗,那就是运用超导材料,基本是0电阻,但是应用成本过高。这两年,上海大学蔡传兵教授领衔的上创超导团队,自主研发了超导带材,大大降低了超导材料的使用成本,希望未来能在输电领域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