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人|培养“懂中医、爱中医、实践中医”的青年中医人才——记“仁术合一”导师团

 昵称47062737 2018-03-29

跨界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名师名家名医价值引领

按:

我校于2015年7月开始实施“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遵循“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跨行业、跨领域”的“跨界”原则,“导师团”由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和社会精英等组成。该项目共组建35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为7-10名,由一位“名师”“名家”或“名医”担任团长,旨在通过发挥“名师”“名家”和“名医”的积极引领作用,破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难题。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校报特辟专栏,展示该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包括案例和师生体会等,以飨读者。

基础医学院“仁术合一”导师团工作于2015年9月正式启动。结合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导师团确立了“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的工作主旨,以构建有效的师生交流、沟通、学习平台为基础,从人生导航、学业指导、创新创业、人文艺术、生涯发展等方面培育“懂中医、爱中医、实践中医”的全面型青年中医人才。导师们结合自身特长、研究方向,发挥各自优势,强调知行合一,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仁心为怀的医德医风。

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

在“仁术合一”导师团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导师团团长王拥军以“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为主题开展讲座,并在讲座后与学生深入交流。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告诉学生们,中医学子必须夯实基础、严于律己,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学会将看似枯燥无味的学习当作兴趣而非负担。

育人|培养“懂中医、爱中医、实践中医”的青年中医人才——记“仁术合一”导师团

王拥军还强调了科研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外,他认为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对中医药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希望学生们开阔视野,在学好中医经典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接轨。王拥军的谆谆教诲让学生们领会了“仁术合一”的真正含义,也知道了何为“仁心仁术”的医生。

不困于心,不惑于物

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导师许家佗一直以来深受基础医学院学生喜爱。在导师团活动的座谈会上,许家佗围绕“了解自我,成就未来”的主题,针对学生们对学习生活、职业生涯、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困惑进行辅导。他送给学生们“将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结合,职业方能成为事业”“有目标的人走得最快,大家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有远见,不可急功近利,‘人无远见,必有近忧’”三句话。

育人|培养“懂中医、爱中医、实践中医”的青年中医人才——记“仁术合一”导师团

经过两个小时的交流,许家佗真诚的指导让许多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家对未来要走的医学之路更有信心了,也真正懂得了学好中医必须要做到“不困于心,不惑于物”。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实践者

育人|培养“懂中医、爱中医、实践中医”的青年中医人才——记“仁术合一”导师团

在“海上中医”国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参观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学会了用新的思维看待中医药的发展,领悟到在新时期要将思维与国际对接,将传统的中医药瑰宝推广出去。座谈会上,导师尚力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向学生们阐明一名医生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还要拥有为患者尽心服务的认真态度,才能为患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帮助。他还与学生们探讨了中医和西医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维方法的不同之处,指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中医存在的文化价值及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学生们努力做一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秉持务实的态度,从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大众的角度出发,将每一项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结果。

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

导师孔祥亮风趣的讲课风格、充实的课堂内容、与临床充分结合的授课方式颇受学生欢迎。在导师团活动中,孔祥亮开展了题为“古今医案,古为今用”的《古今医案按》研读会。活动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们阅读中医类古医籍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提取有价值知识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历代医家思想、医案转化为临床的经验和技能。孔祥亮强调,“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是一种人生态度,学习要有批判精神,做学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这样一次充满特色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们对学医之路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