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苏东坡——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3-29

——读长篇人物传记《苏轼》

蔡占奎

由张亮主编、罗文娟编著的长篇人物传记《苏轼》,是一部饱含国学精髓、文豪风采,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的纪实佳作。

该传记构思精巧,内容丰富。作品用鲜活生动的史实,激情飞扬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式地再现了品格高尚、勤政爱民的大宋官员大艺术家苏东坡的形象。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1037年1月8日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1101年8月24日病逝。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该长篇传记没有刻意去记述历史,而是通过苏东坡的宦海浮沉,将历史的大脉络、关节点逐一呈现出来,将历史的面纱褪去,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到当时“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的动荡政治环境。作家精准细微地描绘了置身于激荡起伏的历史风云之中的苏东坡的鲜活身影。作者真挚浓郁的情感,激情飞扬的文字,赋予了作品扣人心弦的魅力,令人过目难忘。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作品将苏轼启蒙求学、历练成长、成名成家等全部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给了读者,令人深受教益。苏东坡一生留下诗词2700余首,很多佳句美文被后人广泛传诵,令人爱不释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该传记对每首诗词创作的时间、背景、情境等倾情给予阐释,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苏东坡的诗词美文。

通过传记《苏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无论宦海几多沉浮,始终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苏东坡;一个无论遭受多少冤屈,始终忠贞报国、刚正不阿的苏东坡;一个无论历经多少坎坷,始终乐天至善、豁达爽朗的苏东坡;一个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始终勤政为民、豪迈磊落的苏东坡。是的,尽管苏轼曾经官位显赫,但因他刚正不阿屡遭朝堂排挤,从“乌台诗案”起,苏轼被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但他勤政为民的情操始终没有改变。即便是在作为朝廷钦犯被流放惠州时,他亦殚精竭虑地为民办实事。在儋州,他开馆授课、开拓教育,倡导民族团结,鼓励开荒种植,改善百姓生活,苏轼功绩被广为传颂。至于苏轼杭州筑堤、定州治军等逸事佳话,传记中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

人物传记《苏轼》通过对苏东坡在宦途、诗路、情感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精准描述,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将苏东坡在面对“高开低走”的仕途、层出不穷的迫害和绝境之时,依然刚正不阿、坚忍不拔、乐观豁达、勤政为民的大师风范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的确,《苏轼》是一部掩卷难忘、值得品读的传记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