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以“仓”命名的胡同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3-29

     旧时北京以“仓”命名的胡同有60多条,其名称的来源,不外乎三种。一是源于漕运粮仓;二是源于其他物资的仓库;三是与仓库无关,名称是转音而来。三种来源中以源于漕运粮仓的为最多。

【胡同纵横】北京以“仓”命名的胡同


      “仓”在《说文》中的解释是: 仓,谷藏也,谷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如:谷仓(粮仓);仓廒(粮库);仓敖(储藏米谷的地方)。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

    元明清三代,老北京朝阳门到东直门一带曾为运粮河道,附近建有许多仓廒,明代末期共有九仓,清光绪时更多达十三仓。据《天咫偶记》记载:“京仓之在城内者,北曰北新,曰海运;南曰富新,曰南新,曰兴平,曰旧太,皆在朝阳门北;曰禄米,则在朝阳门南;凡京官俸米,皆于此取给。”由“漕运”而形成的带“仓”字的胡同,以东直门和朝阳门内最多,如海运仓胡同、北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新太仓胡同、西仓门胡同、白米仓胡同、禄米仓胡同等等,胡同的名称均是由“漕运粮仓”而来。

 

    除了粮仓,广义的“仓”泛指储藏物资的建筑物。老北京储存各类物资,带“仓”字的胡同还有地处西皇城根北街与西四北大街之间的太平仓胡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西侧的簸箩仓胡同、位于护国寺街南面的护仓胡同、位于阜成门东侧的王府仓胡同等。

   簸箩仓胡同,明代称哱啰仓,因有存放“笸箩”的仓库在此而得名。属发祥坊,清代名笸箩仓胡同,为正黄旗地界。俗称菠萝仓、笸箩仓、叵罗仓,1949年后正式更名为簸箩仓胡同。

【胡同纵横】北京以“仓”命名的胡同                                 【西城区大木仓胡同郑王府,现为国家教委】

    特殊的是,西单附近的大木仓胡同却不曾有“仓”,而是由“打磨厂”音转而来。 大木仓胡同东起西单北大街,向西与二龙路相连。“大木仓”最早叫“打磨厂”,在明代和清代的老地图上,标的都是打磨厂的名称。后来,不知是为了与前门外打磨厂区别、还是什么原因,逐渐被叫成了“大木厂”,又渐变成“大木仓”。

     大木仓胡同35号是清代开国元勋、顺治皇帝的堂叔、“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王府;民国时期,孙中山曾在这里建立中国大学;如今是国家敎委办公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