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虽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

 tong0579 2018-03-29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在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中,对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古代,我国医家就发现艾灸可以'起沉疴',比如《肘后备急方》、《千金方》等古代医籍中都记载了很多用艾灸治疗重病大证的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对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治疗和调节作用。正因如此,艾灸疗法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也深受日本、韩国等邻国人民的喜爱。


《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及,灸之所宜。”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

《医学入门》记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灸第一。”

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或治疗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条灸


艾灸有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升阳举陷、祛寒除湿、消肿散结、拔毒泄热、等作用,并可用于正常人的日常保健,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导致的疾病。


温针灸


根据治疗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将艾灸分为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等。


温灸器的使用方法


艾灸禁忌


艾灸疗法虽然简便有效,但有以下情况的话是要禁用或慎用艾灸的!


  • 凡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与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 .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施灸。


  •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者应谨慎施灸。


注意事项

1.掌握热量,防止烫伤,尤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局部皮肤知觉减退的患者,以及昏迷患者,要更加注意掌握好艾灸距离,控制温度。


2.做好防护,以防艾火或艾灰掉下来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褥。施灸后艾条必须彻底熄灭,以防失火。


3.艾炷灸容易起泡,应注意观察,已经起泡的话尽量不要擦破,可以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过大,经酒精或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泡内液体抽出,外涂紫草液或烫伤膏,再用消毒纱布保护,以防感染。


4.极少数患者艾灸后可能出现头晕、口干、鼻衄、乏力等情况,此时应当减少灸量或暂停艾灸。


常见病症的艾灸疗法


1体虚保健


艾灸取穴:足三里、肾俞、命门、气海、关元


灸法:每个穴位艾灸15-30分钟,使用艾柱灸或艾条灸。


定位:

足三里:外膝眼向下3寸(约本人的四横指),胫骨向外1横指处。可以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肾俞: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命门: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大约正对着腹部肚脐处即是。


气海、关元:气海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关元在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5等分,肚脐下1.5等分的位置,即为气海穴,肚脐下3等分的位置。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阴挺、脱肛


艾灸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


灸法:每个穴位艾灸15-30分钟,使用艾柱灸或艾条灸,建议先灸百会、次灸气海、足三里。


定位:

百会: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取穴时,从前正中发际到后正中发际分为12等分,前5等分处,即是。



气海、足三里:同上。


2慢性肠炎,腹痛、腹泻


艾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


灸法:每个穴位艾灸15-30分钟,建议使用艾柱灸或艾条灸。


定位:

足三里、关元:同上。


天枢:腹部,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穴时,乳头直下与肚脐平齐处之间的二分之一处即是。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正中直上4寸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姿势,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即是。


购买桑皮纸清艾条,请点击~桑皮纸清艾条~购买。购买3支,赠送一支。随赠穴位图一张。(真实三年以上的野生陈艾绒,并辅以真正手工桑皮纸包装。米糊封口 ,味自然清香怡人,渗透温和,灸感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