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总结,人体精气和药物气味微妙关系,治病用药的最高原则

 中医二羊 2020-03-10

都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的至高宝典,想要学中医,或者想要学好中医都必须熟读黄帝内经。凡是中医大家都无不推荐学习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道理确实是自然之道,非常的实用,中医的根就在这。-----二羊

继续读黄帝内经,今天读的条文是从开始到目前遇到一个很难啃的。看了许多注解家们的注释,各说纷纭,绕来绕去看得人发蒙。

我还是自己看原文,从原文去理解好了。看我能不能理出一点头绪出来。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在自然界,水跟火是两个极端的代表,一阴一阳。水是阴的代表,寒冷、柔和、向下。而火呢,是阳的代表,火热,热烈,向上。

阴阳的自然属性,明显的区分开来,一分为二地认识自然。

自然植物的气味也是一对阴阳。气是五行的,气有清有浊,有厚有薄,但总的来说气为无形的,性向上。而味呢,是有形的,更偏阴,偏向下。

气味就是自然本草的一对非常重要的阴阳属性,这也是中医利用本草治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首先来看我们人体,人体有精气神、形体,而精气神和形体之间又‘化’在中间转换。

在人体,形体是有形的,看得见的为阴,而精气神这三个又是无形的,属于阳。

当人吃进食物,食物由气和味组成。味为阴,进入人体自然也趋向走阴,所以食物中的‘味’就变成人体的形体。特别是一些体质比较瘦弱的人,想要补形体就得吃一些滋腻厚味的。

当然,一些人长期吃肥甘厚腻的食物,特别是肉类,就自然化成人体的形体,这样的人最容易长肉长胖。

自然食物‘味’的精气进入人体,化生成人体的形体物质。而人体的形体物质又可以转化成人体的“气”,从有形的物质化成无形的“气”,这个气就是人体各种功能和动力。这就是“味归形,形归气,”

人体的精气神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气可以进一步积累浓缩,变成人体’精‘更高一级的能量储存起来。这’精‘好比人体的最原始的物质和动力,可以化成出许多的东西,所以“精归化”。

由于有以上的变化特点,所以精吃了气(精食气),相当于气养精,变成了精。同样,人体的形体吃了自然的食物的’味‘(形食味),食物的味变成了人体的形体物质。

同样,人体的精气神形体之间是可以相互化生的,精足可以化生出许多的东西出来,人体脏腑器官经络形体等。当然,其他的这些物质又可以变成精(所以叫化生精)。

按正常的顺序是这样的:人体的形体(基本物质)---化生气---气变成精(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人体最高级的能量作为动力也可以促进形体生成。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这一段看似很复杂绕来绕去,梳理了一遍无非在讲这么一个东西。外界的物质(气味)进入人体,外界食物的气变成人体的气,味变成人体的形。

人体的形体、气、精又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当这过程出现异常,就会生病。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过食厚味反而伤人体的形(味伤形)、过食多气的食物反而伤人体的精(无形)。因为阳为气,阴为味。在人体形为阴,精为阳。

人体的气靠精来化生,精伤(食物气伤精)了之后,人的气也会受损。所以,人体的气也会被食物厚味所伤(气伤于味)。

当然看到这,许多人还是不明白,因为,没有理解这段文字涉及到自然食物的气味,和人体的形、气、精。

一张图总结:

人体精气神形跟自然食物’气味‘转化。

不管讲得怎么复杂,一句话总结就是,你走你的阴间路,我过我的阳间桥。但食物药物进入到人体,会发生相互的转化,因为人体是一个活的生命。

过食就会伤人,过食物伤人的原理也在这里。当然同样的原理,如果利用好人体跟食物和本草气味的关系还能治病。

当然,这也是后面讲中药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则。

可以参考后面条文: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这部分的内容,下次二羊学习后再系统分享给大家。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