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金子始炫
他是谁?他的名字怎么读? 有一部兵书《司马兵法》,早于著名的《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兵书,是一部包括军队编制、后勤保障、指挥联络、礼仪奖惩等在内的全方位军事著作,是北宋武举应试的经典书籍,司马迁赞它“闳廓深远”——它的作者名叫田穰[ráng]苴[jū],书名《司马兵法》,是因为他担任过大司马职务,把姓给改了(还有一位我们小学就熟知的诗圣杜甫,因为在工部当了个芝麻小官,就改了名叫杜工部)。 临危受命,金子始炫 司马迁的《史记》中,“老邻居”强晋和北燕进犯齐东阿、甄城,以及黄河南岸之前,田穰苴的档案是空白的。彼时,两线作战的齐军节节大败,军事前景一片渺茫,齐景公焦头烂额。 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但如果没有淘金人,金子有可能就被埋没在一堆烂泥里了。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才,需要经由另一些已经成名的杰出人才的引荐,才能熠熠生辉。比如鲍叔牙引荐了成就齐桓公春秋霸业的贤相管仲;伍子胥举荐了《孙子兵法》的作者、大军事家孙武;徐庶推荐了西蜀的杰出军师诸葛亮…… 田穰苴是幸运的,他的发光,缘于齐国的杰出人才晏婴(对,就是那位不钻狗洞的晏子,孔子终生的敌人)适时地举荐:“……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齐景公与晏婴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君臣的黄金搭档。齐景公既有治国平天下的壮怀激情,又有及时行乐的闲情野趣,因忠臣、佞臣“两用之”而被《论语》评为“无德”;而晏婴却是一位心思缜密、机智灵敏的大臣,君臣二人性格十分互补。每当齐景公耍小性子犯错误的时候,晏婴总会巧妙地既让国君知道并改正错误,又不让其丢份儿。对于晏婴推荐的人才,齐景公非常重视,立即召见了田穰苴,“与语兵事,大说[yuè]之”,马上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抵抗晋燕两国的侵略。
自请监军,暗度陈仓 田穰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我的地位一直很卑微,国君一下将我提拔在大夫之上,肯定不能服众,这样就会没有威信,希望能派一位您信任的大臣来做监军,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战争之所以残酷,是因为它随时随刻都在玩命。危急关头,主帅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发布正确的命令,否则稍有闪失,就会变成敌人待宰的羔羊。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来自不懂军事却又权力大过主帅的人的钳制。这么简单的问题,田穰苴不会想不到,提这样的要求,一定没有字面上这么冠冕堂皇。 齐景公一口应承下来,安排他的宠臣庄贾当监军,田穰苴当即与庄贾约定:次日正午在部队门口相会。 当监军是件光荣的事,战争胜了,邀功受赏,光宗耀祖;败了,罪在将军,与己无关。所以庄贾很高兴地答应下来,不只他高兴,他的亲戚朋友们也为他凭空拾得一个大金元宝而高兴,挽留他把盏言欢,对酒当歌。 第二天,田穰苴早早来到军营,立杆为表,水漏为计,等待庄贾。太阳一点点升起,立下的木杆从长影缩到最短,又一点点拉长,水漏开始滴水——正午已过。军容整肃的将士们持戈列队,惊奇地看着这位他们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主帅——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时,沉默的主帅发了一条奇怪的军令:打倒木表,摔破漏壶。同时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项规章号令。待他部署完毕,已是傍晚时分,一身酒气的庄贾姗姗到来。 杀一儆万,庄贾千古 田穰苴问庄贾:“为什么迟到?”庄贾此时酒也醒了一半,主动向主帅承认了错误:“亲戚朋友们为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田穰苴说了下面一段话:“将领从受命的一刻起,就应忘掉自己的家庭;军令约束时,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战况紧急时,应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国难当头,君王吃不香、睡不实,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系在你身上,还谈什么送行?”转头问军法官:“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如何处置?”回答:“当斩。” 杀庄贾前的慷慨陈词,如同请求庄贾当监军时一样,堂而皇之。只是因为,他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三军统帅,没人知道他吃荤还是吃素。没关系,国君吃荤吃素知道吧,久在国君身边,最受宠信的庄贾是什么身份知道吧!如果他第一刀砍下去的是国君高度信任的人的脑袋,那么,他的刀,就有资格砍下国君之外任何一个人的脑袋——包括你的脑袋。而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可以说,庄贾的悲剧,从田穰苴答应为将出征时就注定了。庄贾很不幸,成为军事家起步的垫脚石,但又很幸运,跟着田穰苴名垂千古,虽然他本人可能并不喜欢这样。 庄贾的酒已完全被吓醒了,派人飞马向齐景公求救。当使者拿着赦免的节符,气喘吁吁地赶到军营时,庄贾已人头落地,撒手人寰,田穰苴想要的结果达到了——“三军之士皆振栗”。监军尚可被杀头,看谁还敢儿戏军纪? 既然铁定要杀庄贾,为何不阻拦其派人向齐景公求救呢?因为他要让使者和部队都听到自己的声音:“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对于国君的使者,他还有话说:“在军营中飙车怎么处理?”当军法官再次回复“当斩”时,已无人怀疑他有砍下国君之外任何一个人的脑袋的胆量了。而这次,军事家展现出政治上的老道,以“君之使不可杀之”,只砍了使者仆从的脑袋、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游行示众,让面无人色的使者回去复命,然后出征了。
共苦同甘,同仇敌忾 对待下属,田穰苴则是另一种风格,但凡士兵们有吃住困难、头痛脑热等问题,他都亲自过问关心,安排解决,并将自己作为将军的所有工资奖金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如此三天,待到大军准备出战时,病弱的士兵都要求一同奔赴前线,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面对这样的强军,晋、燕两军不战而溃,晋军直接撤退,燕军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齐军趁势追击,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凯旋。 田穰苴是被《左传》忽略的人物(只字未提),但他却是一位军事史上不能忽视的人物,他曾率齐军击退晋、燕两国军队,因战功突出被封为大司马。《史记》为他开辟了专栏《司马穰苴列传》,一代名将严谨治军、文德兼备的形象栩栩如生。唐朝时被尊为与白起、韩信、诸葛亮、孙武等兵家杰出人才齐名的“亚圣十哲”。 在外能带兵打仗,对内能为君主设第划谋,其《司马兵法》,让后世致敬的不仅仅是他治军的孔武英勇,也包括其治国的谋略智慧,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