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剧《佘太君斩子》

 七彩阳光3109 2018-03-30


江苏江都市泰县口岸人。生于一个码头工人家庭,也是武林之家。幼年随父亲马胜友练习拳棒武术。淮剧文、武老生。(1912~1952)原名荣发,江苏省泰县口岸人。

马麟童做过缫丝厂童工,11岁进广州童子团(马戏团)学杂技,并随团赴广东等地演出。16岁拜老艺人武旭东为师学戏。因他爱好拳术与杂技,演文武老生。后在上海改学家乡戏——淮剧。善于将武林拳术巧妙地融入戏曲武打之中,颇有新颖感。20世纪30年代即成名于淮剧界,后组建马家班,添置了戏服衣条,广收门徒。他唱腔浑厚刚劲,韵味纯厚。马麟童先生还苦心钻研京剧,汲取精髓,将京剧艺术融入自身表演,并结合淮剧音乐特点创造了--马派自由调。表演注重刻画人物,尤以塑造威武、刚直、勇猛的英雄人物著称。1951年10月20日,上海市文化局任命马麟童为民营公助淮光淮剧团团长。

马先生的代表剧目有《岳飞》、《杨家将》、《白虎堂》等。妻马艳琴(浑号“小迷汤”),1951年参加淮光淮剧团,同年与马麟童合演《枪毙柏文龙,女马秀英都是淮剧名家。

事迹:自创马派自由调马麟童嗓音宽亮,身材魁梧,扮相威武,擅长将武林拳术糅合于戏曲武打中,表演有粗犷豪放之气,以塑造刚毅、英勇的人物形象著称。25岁名扬沪上后,广收门徒,添置戏服衣绦,组建马家班。他唱腔浑厚,故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及淮剧音乐的特点,自创了风格独特的淮剧“马派自由调”,后成为淮剧主要流派唱腔广为流传。1945年,马麟童与何叫天、筱文艳等组成联谊公司。1946年创建麟童剧团。1950年以《三上轿》中陈甫升一角获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一等奖,1951年以《岳飞》中岳飞一角获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荣誉奖。1951年,麟童和联谊两剧团部分演员合组民营公助淮光淮剧团,马麟童被上海市文化局任命为团长。其代表剧目有 《斩黄袍》、《双槐树》、《岳飞》、《杨家将》、《白虎堂》、《九件衣》、《孟丽君》等。马麟童初学淮剧老生,后因嗓音沙哑,改攻武生。武生角色常有大量的武打,给嗓音沙哑的马麟童演唱大段唱腔增添了难度。他经过长期的琢磨实践,设计了一种符合自己当时情况的唱法,后来这种唱腔被定名为马派自由调。作为文武老生,开蒙戏是《南天六门》与《扫雪打碗》等剧。他除了经常参加连台本戏的演出之外,擅演的剧目还有“四斩与三杀”,“四斩”为《斩黄袍》、《斩雪棚》、《斩李广》与《辕门斩子》;“三杀”即《韩琪杀庙》、《马义杀家》与《吴汉杀妻》。

不畏强暴编戏抗日据《上海文化史志通讯》介绍,马麟童平时为人耿直豪爽,不畏强暴,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为反抗前台老板与地痞流氓的剥削和欺侮,曾在邑庙(老城隍庙)与同辈艺人结拜弟兄,展开罢演的抗暴活动,当时虽未取胜,但对一些恶势力进行了一次有力的打击,为废除老板包银剥削,建立前台后台按成分摊的拆账制打下了基础。他嗓子低音宽亮,表演有爽朗豪放之气,在舞蹈身段方面,又将武林拳术糅于戏曲武打之中,给人以新颖之感。1937年,25岁的马麟童淮剧表演扬名沪上,这一年,他乘势组建了淮剧早期至兴盛时期的沪上戏班——马家班,并自任班主,名号扶风堂。马麟童的马家班阵容强大,马艳琴、马九童、陈为翰、刘鸿奎、颜玉卿、李玉花等长期演出于沪西大舞台,深受观众欢迎。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京剧红极一时。周信芳比马麟童大17岁,虽然两人都是以唱做见长的老生戏为主,但马麟童却被京剧麒派艺术深深吸引了,他深感要在高手如林的上海戏曲界站稳脚跟,就必须研究海派京剧,尤其是学习麒派艺术以增添新鲜血液。北京《团结报》曾刊文介绍道:“马麟童每逢自己停演,他就花钱买票观看麒麟童演出京剧,他从麒派剧目《徽钦二帝》、《明末遗恨》、《四进士》中深受启发,国仇家恨的激情一齐涌上心头,他曾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我辈炎黄子孙怎能忍辱偷生。我们艺人虽不上前线拿枪杀敌,但也要像周信芳先生那样用艺术唤醒民众,奋起反抗,狠狠打击日寇、汉奸。”

  马麟童在沪西大舞台等戏院上演自编自演的新戏宣传抗日,受到广大工人观众的高度赞扬,但也因此触怒了日寇汉奸。1941年夏,汪伪大特务吴四宝指使手下诬陷马麟童私藏枪支,是新四军派遣的秘密抗日分子,将他抓进特工总部76号魔窟,动用各种酷刑,毒打逼供半个多月。后因吴四宝眼看查无实据,从前台老板身上敲诈了一笔钱了事,马麟童得以死里逃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