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青蒿绿叶 2018-03-30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李鸿章《入都》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这是李鸿章23岁赴京考试时慷慨激昂所著。哪一年的李鸿章,年轻气盛,对于强盛的大清国有着远大的抱负,誓死报效家国,正是如此,次年即中皇榜二甲十三名。此后更是平步青云,一路走高,78岁高龄仍然担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而李鸿章的成就,不仅于此,他领导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探索西方科学技术救国的“洋务运动”,成效明显,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开展,直接让大清国几欲跻身列强,重新崛起,只可惜慈禧昏庸,前后十年呕心沥血,毁于一旦,从此后的大清国,更加一蹶不振。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李鸿章远光之长远、老谋深算。而且,即使是在近代那个受尽欺凌的时代,李鸿章作为弱国名臣,在我们的死敌,军国主义日本眼里,他也能够称得上是与时俱进,不亚于国际名人的人,日本人对其是尊重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就连慈禧,对李鸿章也是不吝夸赞,称其为:再造玄黄之人。并且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虽如此,近代以后的李鸿章并不受人待见,原因就是因为在示弱的清政府时期,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仅此一条,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就被盖上了“汉奸”的印戳,遗臭万年。

只是,试想,以当时的情况,何人能够明哲自保?要知道,当时签订《辛丑条约》的代表,主要代表其实并不是李鸿章,只是李鸿章自知年事已高,不愿让年轻人受此千年奇耻大辱而已。再者,李鸿章为《辛丑条约》做过努力,只是后来知道无法逆转,只能竭尽所能让列强妥协,降低条款要求,他做到了。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辛丑条约》之后,郁积成疾的李鸿章最终撒手人寰,慈禧痛哭流涕,感念其臣恩,拨款两万两作为丧葬费,并且追封谥号“文忠”晋一等肃毅侯。时间转到了20世纪50年代左右,新中国刚刚成立,经历了那几年惨绝人寰的战争,民众的心里嫉恶如仇。所以,最终李鸿章墓遭到了爆破、刀劈斧砍,无果。最终还是借由盗洞进入墓中,却没有发现值钱之物。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李鸿章棺木入水,尸身已然然腐烂,其身边有一块怀表、一副眼镜、一根拐杖,身下七枚金币按照北斗七星摆放。夫人赵小莲尸身保存完整,只有一张慈禧御赐的经被陪葬。众人搜寻墓中又发现了一个装饰精美的盒子,此外再无他物。打开盒子,只见盒中有两块金砖,闪闪发亮,兴奋的民众拿给专家鉴定后,却只是两块铜砖。

愤怒的民众拖着李鸿章腐烂的尸身绑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无存。试想,曾经胸怀大志的只是名臣却在死后五十多年以后遭此惨遇,令人惋惜。

李鸿章的坟墓被挖开后,发现三十多斤重的金砖,专家见了摇摇头

这里还有一首李鸿章临终之前写给慈禧太后劝谏图强的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