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我的“侬”字!

 MAY的学习簿 2018-03-30

 郝铭鉴 咬文嚼字 2018-03-30

“侬”是一个普通的字,可你了解了它的底细之后,一定会眼前一亮。

原来,“侬”不仅可以用于第一人称,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不仅可以指称个体,还可以指称群体。这在汉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你说厉害不厉害?

“侬”用于第一人称,相当于我。这在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用例。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中有两句,堪称脍炙人口:“落花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侬”是年轻女孩的自称,传达的是哀怨的情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也有两句,更能让人一洒同情之泪:“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侬”是多愁善感的黛玉姑娘的自称。随着越剧《红楼梦》的长演不衰,这两句葬花词刺痛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

“侬”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几部大型辞书中,都引用了元代杨维桢的《西湖竹枝集》:“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北高峰……”“郎”“侬”对举,民歌色彩甚浓。其实,在今天的上海方言中,随时都可以听到“侬”字。“吾劝侬勿要管伊,让伊自家独立。”——在上海方言中,“吾”是第一人称,“侬”是第二人称,“伊”是第三人称。这正是“侬”字古代用法的现代延续。

“侬”也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明代末年的张自烈编有《正字通》,在这部辞书的人字部中,编者说得十分干脆:“侬,又他也。”

“侬”除了指我、你、他,也可以泛指一般人。有一个成语叫“吴侬软语”,“吴侬”即吴地的人,他们所操的方言,语音似糯米团子一般柔美,所以称为“软语”。为什么冠以“侬”字呢?原来吴人自称曰“我侬”“吾侬”,称人曰“渠侬”“他侬”,问人曰“谁侬”,整天“侬”字不离口,故有了“吴侬”的雅称。元代大书画家赵孟想纳妾,他的夫人管道昇写了一首《我侬词》,一下子打消了他的念头。这首词开头一句便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我们不用作什么考证,可以断定这位赵夫人是吴地人。

为什么“侬”字拥有多重身份呢?北京学者王文元先生曾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提出了一个颇为有趣的解释:中国是农耕社会,所以“侬”是单人旁加一个农民的“农”。你是农民,我是农民,他是农民,农民见农民,还分什么你我他?听到“侬”的声音,所有的农民都以为在呼唤自己。难怪“侬”字出马,一个顶仨。

“侬”明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