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最好的投资攻略都在这里,值得收藏

 昵称54042953 2018-03-30

2018年,钱可能会更值钱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钱一直都在变得“不值钱”,我们去看看M2的增长,就能感受到钱在以多快的速度贬值。正因此,大家拿到钱后都喜欢去投资,特别是买房,而那些加了杠杆的,比如用按揭贷款买房的人更是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但是在2018年,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这个时代,全球经济已经是一盘棋。放眼全球,美联储持续加息,并计划“缩表“;欧洲央行也正在跟随美联储的脚步退出QE;随着未来部分国家退出欧盟,欧洲的前景可能会更加扑朔迷离。


让我们再看看国内,随着副总理马凯挂帅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中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渐行渐远,延续了近十年的金融大创新时代已走向终点。金融强监管将是未来几年的唯一主题,“破刚兑”、“去杠杆”、“期限配”、“穿透看”,中国的金融去杠杆大幕才刚刚拉开。


在此背景下,2018年,钱,或者说现金管理类资产,可能会变得更值钱。



国家要求“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没有系统性机会



从2016年10月起,全国范围内的限购政策,已经给全国的房产投资者敲响的警钟。在2017年“房住不炒”的指导思想下,各大城市共推出200多次调控政策,从“限购”、“限贷”、“限价”直到“限售”,彻底冰冻房地产市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就是为了打击“短炒”,从本质上大幅抬高了交易的摩擦成本,真正限制的其实是流动性。


对于房产投资者来说,还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那就是国家拟推出的房产税政策,会极大提高房产的持有成本。种种迹象表明,房产税正式出台的时间可能会在2021年前后。由于限售政策的影响,在2018年买入的房产都无法在房产税正式出台前卖出。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在短期内翻倍,未来增值潜力并不大。而那些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也非理性的跟风上涨,未来不排除下跌的可能。


综合分析,2018年房价整体上横盘的概率较大,这也符合国家的金融战略。国家既然要求“房住不炒”,那么,别买,也别卖,咱别给国家添乱,肯定是上上之策。否则逆势而行,最后吃苦的还是你自己。


有人会问,那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我再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良机呢?我的存款已经饥渴难耐了!别着急,请耐心等待。等到什么时候?放心,国家会主动告诉你。等下次再放开限购的时候,等买房送户口、买房返契税的时候,等下次媒体再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的时候,我们再来。


听党话,跟党走。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一切固定收益类资产,都会变得不安全

原来钱多的时候,是一个美好的年代,随着央妈的扩表,整个债市都可以玩“借新还旧”的游戏,虽然好项目越来越难找,但不妨碍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躺着把钱挣了,因为钱整体是变多的。在这一季里,没有人受到伤害,结尾是部喜剧,于是皆大欢喜。


但接下来的这个赛季,可能会不一样。


今后整个金融行业很可能面对的情况是:锅盖正在变少,而锅却越来越多了。原来拆东墙补西墙的老套路已经玩不下去,随时可能会砸手里,到时候怎么办?


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最近密集出台了很多金融行业新规,目标就是一点:打破刚兑。啥意思?该怎么办怎么办。一个债券,违约了,在华尔街那是多正常的事啊!历次的产业革命后期,都是过剩产能带来的全行业大规模破产,债券违约。比如100年前的铁路投资狂潮、20年前的互联网浪潮,最后都是由几家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大公司整合小散乱弱、支离破碎的行业,促进了经济的再次腾飞,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这一波正好,央妈缩表,二次钱荒,决策层审时度势,顺势推出打破刚兑政策,也算是金融行业去产能,完成了十年前“四万亿计划”留下的历史使命。


至于微观层面,具体的金融企业,他们与监管层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博弈情境。在国家引导打破刚兑的政策预期下,部分金融企业可能会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刻意释放风险,形成“好企业”和“坏企业”一起“认错”的奇观。如果投资者买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不再“固定”,甚至本金都可能亏完,那是不是还不如去买带止损条款的权益类产品?



结论:要么拿着钱,要么拿着股权。



2018年,请你准备好现金(或现金管理类资产),希望在大机会到来的时候,你口袋里还有钱。


整个2017年,中国股市都在经历“一九行情”,上证50迭创新高,大部分股票跌破“股灾底”。指数失去了参考意义,市场被生生“涨”出来一个新低。目前看全市场所有股票的平均情况,实际已经回到上证指数约2400点时的水平。


过去一年被评论家们反复叫好的白马股,在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从多年以来“大烂臭”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人见人爱的“大蓝筹”。股价实现翻倍,估值已经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接轨本不是什么坏事,可怕的是现在“国际”的估值水平也在历史最高位。


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去看看太平洋对岸的美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股以王者归来的姿态,一路创出历史新高。十年连涨,几无回调,400%的回报已然执天下之牛耳。


但是2018年,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美联储缩表和利率上升的周期里,美股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大顶。


美联储缩表就意味着以后全世界的美元总量要变少了。这个缩表行为并不常见,在20世纪漫长的100年中仅仅发生过三次,分别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1990年的石油危机之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次美联储缩表执行之后,日本就恰好出现了股市、楼市的大顶,经济发展停滞,过了三十年都没有涨回去。幸好中国当时还没有融入世界经济的版图,所以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而美联储不断提高的利率,在金融世界中,是对“钱”的定价。利率变化,所有金融资产,包括房子、股票、债券的价值都会发生变化。就如同物理学中的重力,会将所有资产的价格拉回地面,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美股如果下跌,会直接影响到港股。因为港股的投资者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的基金。而港股的下跌会直接传导到A股,特别是A股中已经比港股贵很多的大蓝筹。


因为目前大部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抱团大蓝筹,在当下这个时刻,公私募难得的坐在了牌桌的同一边。那么未来如果发生大蓝筹的下跌,会引发所有股票市场参与者的集体出逃。人们目前都觉得大蓝筹的流动性好,虽然价格已经不便宜,但也完全不必“左侧交易”,可以等下跌一定幅度的时候再慢慢撤退。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眼前有一栋很高的写字楼,只要电梯数量安排合理,在上班的时间内,让成千上万的人顺利到达所在楼层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如果这栋写字楼在装满人之后突然失火,还能否做到有序撤离?这时候都不用去考虑什么建筑学、统计学、心理学,一切理性思考都不再重要,求生的本能会让人们四散奔逃,甚至出现恐慌和踩踏。在金融市场上,这种大家集体撤离少数几只股票的情况会导致什么结果?结果就是流动性的极度稀缺。之前通过统计历史数据得出的波动率都不再适用,逃生的本能会让波动率向下突破理性的极限。


如果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这一次大蓝筹的下跌速度有可能会超乎想象。快速的下跌会引发指数的剧烈回调,还会传导到在过去三年中已经深跌过的中小创。这些已经回到2014年价格的中小创如果继续跟随大盘深跌,将可能会出现十年一遇的历史性机会。


这个大机会,或许就在2018年内出现。要想成功捕捉大机会,更需要猎人般的耐心。



什么时候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当你看到朋友圈开始疯转《中国资本市场要推倒重来》;


当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开始实质性大比例回购股票;


当腾讯和阿里巴巴开始在二级市场直接买买买;


当还未上市的一级市场公司开始直接并购二级市场公司;


当那些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不再提回归A股;


当你的亲戚朋友因为你做股票而流露出悲悯的眼光;


让我们都准备好钱,买入这历史性的大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