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大光:让阳光照彻心田(评林红)

 老鄧子 2018-03-30






——读林红作品集《天高云淡》

 

谢大光





前一段,和天津几位作者闲聊,念叨文坛往事,有人忽然提起,那些年常能见到一个山西小姑娘来组稿呢。大家应和着说,是啊是啊,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真像常言所道,嘴上能跑马,这话说起来有二十年了,那个“山西小姑娘”就是林红,小个子,短头发,说话一口京腔,挺脆生,90年代初大学毕业,在报纸编“双塔”副刊,刚出道就一个人跑天津来组稿,一年要跑好几趟,和大家混得很熟,编发了不少天津作家的稿子。二十年时间不算短,说起来仍然那么亲切,让人惦念。

 




真是巧,没过几天,山西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对方开口就说,我是林红啊。我说,哈,林红你可真不经念叨,这么多年你跑哪去了?林红也笑了,解释说,她多年前已从报社转到高校,挺忙的,老朋友都顾不上了。忙归忙,写作还是坚持着,刚出了一本作品集,希望我能看看。我说,你的散文我还记得,给儿子换床单的那段,花床单在半空中一抖,像蝴蝶一样飘落在大红牡丹的褥面上,刚10个月的儿子看见,连连惊呼,在一旁兴奋得直跺脚。电话里林红笑了,好多人都提到这一段呢,你再看看吧。




收到书,先找出这篇《春暖花开》。1999年,这篇散文刚发表,我为花城出版社编《生为女人》一书,选过。当年印象中,似乎谈的是女性日常生活审美趣味,典型的女性话语,为儿子换床单只是其中一段。




十多年后再次阅读,感觉不那么单纯了,我原来的理解太片面。作者从欣赏一幅《花开时节》的画作开笔,写自己对于颜色认知的变化,却又不限于审美,文中穿插了许多使其有所感悟的生活细节,从艺术的欣赏到对人生的打量,更像是过往生活的回望与总结。她说,自己早些年喜欢偏冷的色调,冬日里常披灰大衣,夏天爱穿白底黑色碎花裙,欣赏冬枯的芦苇那种萧瑟荒凉朴素至冷的感觉。




后来是儿子改变了她,“一个孩子的一声惊叹,使我心里生出无限感动。孩子虽小,却也晓得花是美的,彩色是动人的。享受这花,享受这些颜色,是多快活的一件事。”从此,她每天都会把一床耀眼的牡丹亮出来给儿子看,她开始穿着暖暖的颜色出门,开始欣赏灿烂飞扬的画作,喜欢俗艳的东西,追求实在自适的生活,为儿子也为自己。




人的成长会教人重新打量世界。人心的色彩也会变。”她像自言自语,诉说着心理世界的变化,细节处留下敏感的心迹。她写人心漂泊的可怕,写婚姻带给她的实在感,写人生的雅与俗、动与静、幸与不幸、平凡与浪漫。




这篇文字的表层意思是明白的,女孩儿从学校进入社会,走了一些地方,见识了一些人,感触多了,心思稠了,飘忽着前行,然后,结婚,生子,情感世界尘埃落定,往日的云雾散去,只留一川清水静静在流。细读下去,却又不只如此。为什么她形容自己曾经的内心色彩时用了“久已冰冻”这样的词汇?为什么她对那位望画落泪的妇女感同身受,说出“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揣度世界,受伤害的人总是自己”这样的话?为什么她写到戴安娜的悲剧,责难多于同情,并借以提醒自己,“婚姻,实在不是做给世界看,而是给自己经营”?




可以发现,好强自立的作者,在用感知的点滴梳理自己的心理历程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充满着矛盾。“人就是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矛盾地过完一生。”是大彻大悟吗,却又并不甘心。欲言还休,文字后面,似乎潜藏着更深的叹息。





人心是这样的斑驳,以致为内心捕捉一幅准确的图像何其艰难。散文正是以真诚、以直指内心为使命的文字,唯其艰难,追求中才孕育着无可替代的愉悦。林红将自己的书定名为《天高云淡》,何尝不是体尝过此中的艰难,而又有所期许。




她在几篇作品中,都写到了高考前的那段岁月,母亲因工作调动离开自己,命运攸关的当口,一个人留在小城,为前途未卜的来日拼搏:“在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我孤独地在小县城街头骑着车子,孤独地反复背书,孤独地想着今生就这一锤子买卖”,连着三个“孤独”似乎还不足以倾泻内心的情绪,“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抬头望见一轮明月挂在窗外的柳枝上,周围漫散着薄薄的轻雾。更远处,疏朗的星光点缀在广袤的穹苍。我仿佛感觉到一百多里外的母亲也与自己同看这个风景了,我想到李白那首著名的《静夜思》,我很想哭······”读到这样的文字,谁会感受不到作者内心的伤痛。她多次写到和母亲的感情交流,有爱有怨也有愧疚,在《春暖花开》的文末,她特意将人生最重要的感悟献给母亲。




然而,遍观全书,也会发现她生命中曾经有过的遗憾和缺失,作者内心强烈地感受到了,似乎又在有意淡化或者回避着。这种矛盾、躲闪,造就了作者敏感、自强的心性,也影响着她的写作。




有过怎样的缺失,就生出怎样的盼望。

林红是那么喜欢写阳光,喜欢写温暖:《暖色》写冬日里的阳光萌动着暖暖的气息,忆起幼年时母亲晒过的被子上那诱人的太阳味;

《秋天的童话》,写每天早晨抱着不足一岁的儿子在大院里晒太阳,“起初,从暗处来到明处时,孩子似乎尚不适应,眼睛被有点刺目的亮光弄晃了,但随后便在怀里撒着欢儿雀跃起来”;




《热爱》是新年之际的感怀,记下了人与人之间那些温暖的感觉,通篇洒满阳光。她称“母亲是我衰老的太阳。感谢她给予过我顺利的或艰难的日子,明媚的或晦暗的阳光”。她写坐在对面的爱人,“柔和的阳光笼罩着他的后背,面容浸在浅浅的光中,周围散发着一轮浅黄色的晕圈”,一副宁静安详的气象。她珍藏着远方友人赠送的玩具,“友人走了,玩具本身就成了一个故事,一段传说,像阳光一样,在我心里照射很久,很久。”




可以想见,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作者是把文学也看做阳光的。在文字中打开自己,让各种情绪在阳光下释放出来,还一个健康明朗的心地,面对生活,面对亲人,不正是林红走上文学之路的初衷吗?




我的一位青年朋友,曾以《写作就是晒太阳》为题写过一篇随笔,他说:“写作就是晒太阳。一边接受来自于太阳的美好祝福,一边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这些美好的祝福洒向四面八方······这个时候的文字,都是一些吸足了阳光的文字,蓬蓬勃勃的文字,能给人以明亮和温暖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就没法让人不喜欢。”我愿将这段话移赠林红,作为她以往作品的写照,也是对她今后写作的期望。


原载2016年《文学报》

 

 

 谢大光: 著名作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流水》、《谢大光散文》、《谢大光序跋》,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散文《鼎湖山听泉》、《落花枝头》等入选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


         

      摄  影(文中配图):高  勇

     高  勇,摄影家,作品多次获奖。


 

最近文章链接:


               1.  小城与同窗


               2.   如此,甚好


               3.   晒图纸与姻亲


                4.   大西北流水账(六)


                5.   大西北流水账(五)


                6.   大西北流水账(四)


                7.   大西北流水账(三)


                8.   大西北流水账(二)


                9.   大西北流水账(一)


                10.    中秋流水账(下)


                11.    中秋流水账(中)


                12.    中秋流水账(上)


                13.    乡村生活流水账



 

林红:作家,学者,资深媒体人

                      跟着Rose

                          边走边唱

                              一起传递

                                  文学、文化、教育之光


技术支持:大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