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上披着学习外衣的游戏APP,怎么破?

 你快走别管我啊 2018-03-30

  本周有一天放学路上,一位同学提醒土豆“不要忘记充会员”,因为“限时送限定版宠物”。我心下一颤,臭小子(们)胆儿肥了,居然当着家长面再聊手机游戏?

  深吸一口气,问清土豆,才知道是某个常用的学习APP需要充值29元,可以开通一些学习资料,同时,会送一个所谓的宠物。说到底,在孩子们眼中就是29元买一个“宠物”,至于学习材料,who cares?

  当天晚上,土豆拿出一张百元大钞,说:“我用自己的钱充值,找我70元!”噢哟,旁友,大户嘛!强压下去体内涌动的洪荒之力,考虑到我温柔似水的人设,开始循循善诱:

  这是一个类似于游戏的存在,虽然带有学习的味道,但是在孩子心中已经成为游戏了,而游戏是绝对要禁止的,特别是带有互动性质、不断充值的手游。

  看着因为不甘心而眼泪打转的土豆,我耐心地说了三层意思:

  一是我不是心疼钱,各商场的虚拟现实场馆,我每次都是大几百充值,玩三五分钟要好几十元,分分钟秒杀这“学习软件”充值的29元;

  二是头脑一热看着喜欢的东西,哪怕信誓旦旦说“这次肯定是真的喜欢”,其实过了一阵,也就遗忘到角落了,比如每次电影院里每次花几十元抽取的扭蛋,又如学生时期“山盟海誓”的“爱情”(咳咳~~~~);

  三是希望儿子看穿这是商家的伎俩,学习软件本身是贩卖学习资料和音影服务,但是既然已经让学生消费者被附带的宠物吸引而忽略了主要产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产品?

  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开导,土豆想通了,拿着百元大钞放回自己的百宝盒,问他是不是还想要,他说“虽然挺有趣,但是想想也不过就那样,不买也就不买了吧”。嗯,一定要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故事讲完了,开始评(tu)论(cao)现在非常火热的各种学习APP。开门见山,先表个态:(在年龄到达一定程度后)我反对(带有游戏激励性质的)学习APP。

  为何学习APP广受欢迎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此类学习APP为什么能够吸引学生。我粗略总结一下,原因无非以下三个:

  1、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这是一个正面的评价,卡通形象让孩子愿意去使用,过关激励和阶段性奖励容易让人坚持。

  2、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这是一个正面的评价,卡通形象让孩子愿意去使用,过关激励和阶段性奖励容易让人坚持。

  3、同学间的谈资。一个时期内,学生间流行的某事物,只有了解并拥有,才能觉得被接纳,得到社交的满足。

  按惯例,既然反对一个事物,总要有分(tu)析(cao)。

  上述的后两条,其实非常容易成为我反对的理由。

  对于虚拟数值的积累带来的快感,是不是典型的网络游戏的既视感?然后需求从免费功能上升到收费功能——以学习的名义。

  至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据我所知大家聊的都是“学习软件”中的各种宠物、道具,而非学习的内容。

  为何我不喜欢生动形象的学习?

  吐槽完两个原因,开始吐槽难度最大的一块——“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其实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哪怕孩子真的沉浸在强大的娱乐功能中,至少也在学习啊,被带动着学习啊。

  这正是“学习软件”最大的危害所在——让不够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以为孩子在学习,以为找到了正确的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正是我要吐槽的切入点。

  并非“只要有好处”,这东西就一定是好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树皮也有营养,也能填饱肚子,你会吃吗?当然不会,因为在我们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可以吃大米吃蔬菜吃水果,干嘛要去吃树皮?

  这不就结了?我们有其他更好的让孩子学习的渠道,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带有浓重游戏味道的“学习软件”?

  如果有家长朋友说,除了这个方式,孩子压根儿不愿意学习,那只能说您的教育已经成功地取得了阶段性失败,要么从今天回去打到服贴,要么再生一个练小号吧。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处在学习启蒙阶段的幼儿园小朋友,搞一些卡通的学习软件,在家长指导下使用,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对于年龄较大且有自控能力的,用一些学习功能强大的软件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种情况情况下,用户选择的原因是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学习软件的强大功能,而非“花枝招展”的游戏功能。

  老师难道不知道学习APP的缺陷?

  我不是老师,所以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否和我上述的想法相同。除了上述原因外,个人觉得还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两个原因。

  1、为了“形式多样”而“形式多样”。

  2、被逼无奈。

  第一句话怎么理解?

  很多没有意义的拓展活动,收效其实不大,但是可以写进年终小结显得很漂亮;

  很多公开课,完全可以用传统方式展示的,但是硬要做花花绿绿的课件,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

  很多年轻人其实很城府很阴郁,但是在领导面前还是充满活力,是为了体现“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气息”;

  很多汇报,其实纯文字和表格数据就够了,还硬要做“弹眼落睛”的PPT,是为了体现“生动性”和“炫酷感”(更可笑的是并非展示大纲,还把大段文字贴上去)。我知道的一定是太多了……

  被逼无奈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三年级娃的家长,虽然顺利度过“不许布置笔头回家作业”的低年级,其实在鸡娃方面,老师还是受到多方掣肘,课内的素材连喂饱平均水平都不够,怎么办?

  负责任的老师会在课本空白处统一要求抄写补充内容、粘贴印刷的补充材料。学校不能订购教辅,怎么办?让大家买,可以吗?会有正义感爆棚的家长站出来……所以不得不转而求助“学习软件”,哪怕它们有浓厚的游戏属性。其实在正义感爆棚的家长面前,游戏属性说不定还打掩护。

  当然,还有广义上的无奈,不解释。

  最后,结个尾:广大家长朋友一定要认清披着“学习软件”外衣的“类游戏软件”,即便是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家长也要充分控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PS:如果有负责任的老师豁领子,拎得清的家长朋友一定要勇敢站出来,主动推荐教辅材料,建议大家使用。大家看到有人站出来,一定要懂得听弦外之音,踊跃跟上,营造良好的你追我赶、友好和善、肝胆相照的学习氛围,才是王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不感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