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三十三/悦亲之心/家和万事兴/相敬如宾/尽子道

 Fo弟子2yui2a22 2018-03-30



《文钞》复周法利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周法利多次出现在《文钞》中,是个刚成童的青年,二十几岁。法师教他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悦亲者,令双亲高兴、愉快。

我们今天常常讲,孝顺父母,就是一个字,顺其心,合其意,双亲能不快乐吗?怎么才能叫双亲顺心合意呢?

《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我们不能慢慢腾腾,爱答不理的。我们轻慢他们,双亲能顺心吗?又说:父母命行勿懒,我们不是懒,根本就不给父母做事,要让父母给我们伺候这伺候那,可以说父母给我们惯的,让我们根本就不懂事,没大没小,老子成了儿女,儿女成了老子。

为什么这个样子?都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惯的,不让我们做事,父母一概代替我们做事。这能懒谁呢?

我大妹妹就是被父亲惯的,一生不给双亲做事,就住在一百米外,一个月也不来看看老父亲,我要是出门一天,老父亲都不会主动去她家吃一次饭。为什么?妹妹不会做饭,懒得做饭,一生是妹夫做饭。老人自己偏心、溺爱,造成的结果,这又能赖谁呢?

真的,不尽本分,他就对自己的地位和职责搞不清楚。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很乱,他看不清楚,做事就会不合理。父母不懂得五伦关系,把儿女教的没大没小,伦理关系颠倒。最后五常也都做不到,只有自己(不仁)、不讲道理(不义)、没大没小(无礼),感情用事(无智),不讲信用(无信),对父母兄弟都这样,还能对别人怎样呢?

又说:父母教须敬听,小时候就不爱听父母唠叨,大了不听父母话。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事事处处要让孩子佩服。怎么他才佩服?父母要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上下功夫,点滴之间都做到。我们要是做不好,不能给孩子做榜样,他当然不服气,长大了就不听话。

若是父母总不和睦,孩子就会两头钻空子。丈夫当着孩子数落妻子,妻子当着孩子欺负丈夫,最后孩子谁也不佩服,也不听父母的话。为什么说家和万事兴呢?夫妻和睦,互相尊重,都在孩子面前赞叹对方,孩子对父母就会生出敬佩之心,当然就听父母话。

可是夫妻双方,也不是虚夸,真要做到圣贤君子的好样子,才值得对方夸奖,由衷地夸奖对方。这样才不是装出来的,是父母做事,关爱别人(仁)、凡事讲道理(义)、互相有尊重(礼)、遇事依理智(智)、凡事都讲信用(信)。对方能不敬佩你吗?能不由衷地夸奖你吗?这会令孩子由衷地佩服,真心地听话。

夫妻和睦,孩子听话、孝顺,老人一定顺心、合意。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心理成长才健全,没有丝毫偏颇。

孝道是传统文化和佛法的根。没有孝道,传统文化会衰落;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根没有了,不会开花结果。孝道是圣贤教育的根本。

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我们常讲,夫妇相敬如宾。不是相亲相爱,要有距离,像宾客关系,不能过分(说话、感情、动作),过分就保持不住距离。xī聚合。儿女。《诗经·小雅》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这里说了几层关系(夫妻、父子、兄弟),都要不出毛病(相敬如宾、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老人才会顺心合意,这才叫孝道。

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今天做人子,明天做人父。自己做出好榜样是因,以后孩子就会学到模仿到,又把学到模仿到的来对付你们是果。所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模子,模子所铸造出来的,和模子一模一样。你今天对老人的,就是明天孩子对你们的。你们孝顺,孩子也会孝顺;你们杵逆,孩子也一样会对你们杵逆。因果报应,极其可怕,能不令人学好吗?!

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尽子道,是孝、是顺;尽父道,是慈、不溺爱、不偏爱。做个本分人,这是学佛入于圣贤之道的起点,将来以这个资本,往生极乐世界,会更有把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