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成衣集散之地 变身时尚原创之都

 真问 2018-03-30
多年成衣集散之地 变身时尚原创之都

沙河一带的服装批发市场,挤满了来淘货的客户 李国辉 摄

多年成衣集散之地 变身时尚原创之都

广州时装引领潮流 记者 汤铭明 摄

广州服装批发多年执行业之牛耳,如今正迈入多要素有机融合发展的“5.0时代”

记者 李国辉 李妹妍实习生 袁梦菲 问帼倩

这里是中国的“米兰”和“巴黎”。

虽然在这里你看不到街拍和国际大牌,但来自中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他们拉着的行李箱、背着的蛇皮袋里,或者刚刚下的订单中的服装,将在短短几天里,挂满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服装店。

这个在广州火车站对面的流花商圈,方圆仅一两公里内,就有34个成规模的服装专业市场。加上十三行服装商圈和沙河服装批发商圈,它们共同奠定了广州作为中国服装业最大集散地之一的地位。

也正如米兰、巴黎,广州服装业的品牌意识已然觉醒,这里正从卖“服装”变成卖“艺术”。

A “淘版”与“抄版”

春节过后的流花商圈,正是春夏季服装上新之际,在流花商圈的白马、红棉、一马等各大专业市场,到处是人头攒动。

在安徽合肥经营服装批发的胡芷嫣,与这里的各大服装市场已打了多年交道。几乎每个月,她都要飞到广州“淘版”,每个市场的价钱、有什么款,她早已烂熟于心。她喜欢广州的快节奏,更喜欢这个象征时尚和潮流千年商都的市场氛围。

快节奏对于“淘版”也是必需的。为了时刻掌握广州服装市场上的新款信息,她在广州布下“暗哨”,雇请人每天在各大专业市场搜集“新款”和潜在的“爆款”。

对服装批发商来说,版式的生命周期很短,更重要的是,除了正常的款式模仿,也有许多“抄版”的恶性行为。

“正版这个星期出来了,下周抄版的货可能就出来了,仅仅就只是用了不同的面料。”

恶意的“抄版”不仅让渠道商家们经常措手不及,更让投入大量精力做原创设计的厂家和设计师们深恶痛绝。

位于广州白马服装城的羲阳华服旗袍店,已在白马大厦经营了17年,店长杨女士告诉记者,曾一度让他们很郁闷的是,订货会上来的不仅有很多忠实客户,也可能出现不少“抄版”者。他们通常会每个款式拿少量的货样,回到当地之后,再根据市场情况找小工厂进行“复制”。

“一旦产品出来后被仿了,相同款式的价格就会被拉到很低,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杨女士说。

B “线下”与“线上”

“版式”战争硝烟弥漫,是广州这一服装最大贸易集散地的“骄傲”,象征着这里是时尚和潮流的前沿,是一直被抄袭和模仿的存在。

老牌服装厂家、一级批发商们更需要适应的挑战,是近年来整个商业环境的剧变。

“电商”就是最大的变数之一,“线上”养活了无数的创业者,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广州的三大服装商圈。许多服装企业成了淘宝、微店的网络批发商,沙河的许多批发市场就转型为专做网络批发的市场,大量淘宝网店聚集在沙河。

沙河大利广场进丽衣派的老板郑先生称,仅在去年的“双十一”,他两家店的订单量就超过了一万件。

电商建构起新的市场和渠道,释放出“线上”巨大吸金能力的同时,也在解构着原来的商业模式。以“超低价”“最低价”为竞争力的广州服装批发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网批”辉煌后,如今同样走到了十字路口。

要不要做线上,如何做好线上,近年来这一直是困扰广州三大服装商圈老板的问题之一。

杨女士告诉记者,羲阳华服并未贸然进军“线上”,因为作为原创生产商家,有一些经销商是在网上开店的,要给他们留出利润空间。

2010年进入红棉国际服装城的香港圣玳国际服饰有限公司,在电商的大潮下也迷茫过。该公司总经理李家瀚表示,他们一度积极拥抱电商,也是淘宝上的“腰部”商家——即“不上不下”的类型。

“刚开始还是有钱赚的,但随着各大品牌进入了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我们就少了很多支持。推广成本也越来越高,甚至比实体店还要高,必须要‘烧直通车’(淘宝上一种烧钱做推广吸引客流的方式)。”

C “贴牌”与“品牌”

经历了线上的“试错”,李家瀚找到了方向。他认识到,品牌意识的觉醒让服装批发行业的业态发生了剧变,必须调整商业模式。而电商和发达的交通、物流会将中间环节逐渐压缩,作为原创设计、生产商,不能再简单地将自己看作批发商,而是必须巩固自己在原创设计和生产中的地位,一方面建设自己的品牌,一方面与市场客户共建品牌。

“纯粹的批发越来越少,来的商家更多是希望和我们深度合作,我们提供设计、款式,帮他们生产,贴他们的品牌。”李家瀚说,2015年以来,这类型的合作逐渐增加,传统批发的销量,已经只占三四成,而贴牌设计生产的销量已达到七成左右。在之前,这个比例是反过来的。

杨女士同样谈到了这一显著变化,“一直以来,我们也做自己的品牌,但现在很多来批发的客户,都是要做他们自己的牌子”。

这样的方式也最大限度地保证“版式”的品牌独有,“深度合作设计、贴牌的款式和产品,根本不会进入批发市场”。

注重原创设计、转变商业模式吸引客流、打通全产业链与客户共建品牌……这些不仅是圣玳和羲阳华服等具体的服装生产批发商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州各大专业市场面前的头等大事。

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一直是广州服装专业市场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之一,诞生了诸多享誉国内的品牌,如凯撒、哥弟、歌莉娅、比音勒芬、路卡迪龙等。如今,这里的转型也在悄然进行。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未来可能会走中高端、创意和设计路线,而不是以前的工厂店概念。另外要创新运营模式。”白马服装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宝洪介绍,为了带动更多的原创设计,白马打造了一个设计师的集合平台,已吸引了数十位设计师,由白马建立渠道,销售设计师的产品。

无独有偶,走时尚、年轻路线的红棉国际时装城,通过原创设计和品牌共建,也已让市场内品牌化程度大幅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品牌已上升到60%以上。 “目前,仅在我们这里注册的设计师就有3000多位,展出过品牌的就有800位左右。”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告诉记者。

D “危机”与“商机”

事实上,除了商业模式被颠覆和电商对于销售渠道的重塑,广州的许多服装专业市场仍面临着不少“危机”——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服务水平低下,部分专业市场设备落后……多年来,这些问题引来了将部分专业市场迁出市区的声音。

春节前,相关政府部门邀请了卜晓强等多位专业市场负责人座谈,了解流花服装商圈的情况,甚至还对“搬还是不搬,走还是不走”的问题咨询意见。除了是红棉的负责人,还担任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的卜晓强建议,对于专业市场不能“一刀切”。

“广东的服装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流花商圈的产量又占了广东的四分之一,这两个四分之一足以说明广州的服装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虽然服装专业市场面临不少危机,但这其中孕育的也是“商机”。

卜晓强认为,服装专业市场是按照五个阶段和形态发展的:1.0阶段是在做生意、卖产品;2.0开始迈入品牌发展阶段;3.0阶段强调时尚化转型;4.0阶段开始以艺术引领时尚;5.0阶段则进入了品牌、时尚、艺术、服饰文化有机融合的“融”时代。

而广州正迈向“5.0阶段”,“广州要做时尚之都,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服装产业,以服装市场为先导。”卜晓强说。

不管是巴黎还是米兰,在这些时装界的“实验室”里,设计师们以其冒险精神和创造力领导着世界设计潮流。而在广州的几条熙熙攘攘的服装批发市场里,一场巨大的创新实验也在进行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的服装设计师、厂家、经销商和专业市场,是将服装艺术大众化的“实践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