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怒忧思悲恐惊,什么是七情致病?

 xzln 2018-03-31


七情,本是人体正常的情绪表现,是脏腑功能的体现,但如果太过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七情所伤最易致气机功能紊乱。七情致病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情志因素的作用,导致脏腑功能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从而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疾病。

七情所伤出现的气机素乱,表现在: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1、喜,喜为欢乐、高兴之意,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喜归心属火,喜为心志,喜则意疏,营卫舒畅。但喜过度,可使气机涣散而发病。心在志为喜,过喜则心气受损,神明失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喜伤心”之说。喜伤心即过喜伤心,一方面可引起精神失常,如感情不能自制,睡眠不宁,甚则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神疲无力,语言错乱,或失神发狂之症。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大喜发狂的表现。

另一方面,可因喜气太过而致心气虚,临床可见心气不足之惊悸、怔忡、心气亏虚之胸闷气短,脑神供应匮乏之头晕乏力,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等症。

2、怒,怒为气愤、恼火之意,是一种勃发向上或怒无所泄的情绪反应。临床以怒目瞪视、暴跳如雷、声调高亢、怒火勃发或含恨忍辱、怒无所泄多见。前者称暴怒,一怒即发;后者称郁怒,怒而不发。肝在志为怒,暴怒则气上,郁怒则气郁。过度愤怒,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故言“怒则气上”、“怒则气逆”,重者可见呕血。

暴怒多见于气血旺盛之人,如太阳型性格之人。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内经》中还有“暴怒伤阴”之说,这是因为肝火炽盛,耗伤阴血则水不涵木,使整个人体处于血亏火旺之中,因而引发涉及肝、胆、心、肾各系的种种身心疾病。临床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或呕血、衄血,甚则昏厥猝倒。

郁怒致病影响气机舒畅而成肝郁气滞之证,其特点是发病较慢,病程较长,致病多样,对个体危害极大。而暴怒致病,发病较快,若及时治疗,则对个体的危害较小,但因发病急骤,有血随气逆而易出血的危象。

3、忧,忧是情感的抑郁,有忧郁、发愁之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预感和经过某种不顺心的事情;二是指沉浸在担忧、忧郁的不良心境中持久不解,多表现为郁郁不快、闷闷不乐、瞪视默默等。

肺在志为忧,肺为相傅之官,主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主治节,忧则肺气治理调节功能失常面郁结,时间长而肺气耗散,故经曰“忧伤肺”。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说:“遇事面忧……·忧伤肺,其气聚。”故忧郁的临床表现多以郁闷不欢、表情忧伤、默默不语,叹气频作、睡眠不安多见。气郁还伤脾,可积液成痰

见痴呆不语,神志不清,喉中痰鸣,肢体抽搐等症。正如张景岳所言:“忧为肺之志,而亦伤脾者,母子之气通也。”


1、思,思是指集中精力、注意力,运用智慧考虑问题。

《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变谓之思、”

可见思是用意反复考虑的意思,如思虑过度,则会对心身健康造成影响。

如因朝思暮想的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心情不畅;内心隐秘不得宣泄而致激烈的内心冲突;

错误的认知,不切实际的空想,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毫无根据的多疑、猜想都属于过度的思虑,

思由脾主,心亦主思,过度思虑,首先伤脾,影响运化

故经曰:“思则气结”。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思伤脾,气留不行,积聚在中脘,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倦怠,故曰思则气结。”

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

心为脾之母,思则气结,母气不行,母病及子,子盗母气,伤及心神,

就会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少言恶动等心脾两虚之证,

此乃思伤脾亦伤心之意。

2、悲,悲为伤心、难过之意。

多见心境凄凉,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叹息不已,愁眉不展,面色惨淡,有时泪涌而泣,说话时多声低而缓慢。悲属金,主要伤及心肺两脏。

《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也。”

《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

《素问·痿论》说:“悲哀太甚,则包络绝,包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

悲哀过度可使上焦郁而化火,消耗肺气,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受影响,

所以悲伤肺,又伤心。因此可看出,抑郁悲伤不仅伤及肺,还常致多脏腑病变。

王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注释:“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故精气竭绝,形体残毁,心神沮丧矣。”

故言悲则气消。说明悲哀太过可伤及内脏,并诱发其他情志变化,如忧,可引发劳瘵和癌症等,

《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谓是“悲忧”致病的典型例子。

1、恐,恐是害怕之意。一是对未来的惧怕,二是指突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某种惊惧心理。

是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激情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

《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恐归肾属水,肾在志为恐,肾气不足则恐。

《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气不足善恐。”

肾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则志歉,志歉则恐,恐则神怯。

故《素问·调经论》言:“血不足则恐。”

内脏气血不足导致恐惧发生之后,恐惧又能使气机功能紊乱。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精气下陷。”是指由于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精气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常,故肾主二便、主生殖的功能失调,而出现溺频溲多,甚则二便失禁、阳痿、遗精、滑泄等病症,同时,“恐伤肾”、“恐则脾气乘”,由此还可引发癫痫、癲狂、痉厥等更为严重的身心疾病。

2、惊,惊即惊吓之意。

与恐相似,但惊为自不知,

从外而致,恐为自知,从内而生。

惊是骤遇危险,突然面难,不知所措,

或目击异物,耳闻巨响,致目瞪口呆,甚至昏厥。

《临证指南医案·惊》:“惊则伤胆,恐则伤肾。”七情之惊致病,主要伤及心、胆二经。

《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

临床出现心悸、怔忡、惊厥等。以上这些认识,有助于人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区别对待,

抓住要领,从而准确地遣方用药,或针对性地应用情志相胜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