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汲古斋主人炮轰中书协七届楷书委员会

 观复斋主 2018-03-31

/汲古斋主人


今天一早微信就被中书协七届楷书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微信公众号给刷屏了,主要的关注点是微信公众号下面吃瓜群众的留言引起的争论。有留言书友问:“(这里面)是楷书吗?”还有留言的书友对楷书委员会的委员楷书水平提出了质疑。然后我微信朋友圈里面的一些高手和大家就一边转一边评论认为这些留言的书友根本不懂书法,不懂楷书的真正艺术之美,要对他们进行书法艺术的普及。言下之意就是曲高和寡。这些楷书委员会的委员的楷书,那是高水平,那是阳春白雪,那是意境悠远,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看懂的,普通老百姓只找到颜柳欧赵,不知道楷书的取法除了唐朝还有魏晋、墓志、碑版、造像和儿童及民间写手。


此言一出,我觉得多少有点不对,发了一微信,说了几句,想想还是删了。因为七届楷书委员会里面有一些师友还是很熟悉的,他们对我书法艺术上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批评了他们多少有点不好,见面寒暄时会不自在的。但下午一觉醒来,看到还有书友在转在批评那些留言的书友,我的愤青脾气就发作了,我觉得我对事不对人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炮轰中书协七届楷书委员会里面的某些没有艺术敬畏心委员,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引起中书协领导的重视,加强对中书协各专业委员会的管理和约束。


现在书法圈有一个怪论,就是楷书不能谈到颜柳欧赵,一说好像就是你不懂楷书,都觉得颜柳欧赵就是楷书的入门版本,就是楷书的低级货,凡是楷书大家的作品,都是要具有一定的笔墨趣味,飞扬跋扈的作品,好像谁说自己师法颜柳欧赵就丢人一样。实际上,不是颜柳欧赵过时了,而是我们许多书家就不能真正的写好颜柳欧赵,不能形神兼备的写出颜柳欧赵,不要说创新,就是继承都没有达到。现在的楷书怪圈不是去想着如何从传统中继承发展,而是想着如何去创新。从“今楷”鼓吹的落寞到今天楷书委员会作品水平的低劣,让我多少有些感慨!


在七届楷书委员会委员的作品中,有几幅师法颜柳欧赵的作品,很少。有多少笔墨精良的作品更少。遥想历朝历代的楷书,不管是魏晋楷书的拙璞,唐楷的精研,魏碑的雄强,墓志的质朴,写经的静穆天趣,没有任何楷书是随意和随性的,楷书都是在规矩中戴着镣铐跳舞,没有了楷的规矩何谈创新和发展。看看我们这些七届楷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认真创作的,但就是那少部分作品,有用笔随意,有少字的大牌做法,有楷书用行书笔法来写,这那是国展评委应该具有的艺术水准?我甚至怀疑,将这些作品放到楷书展里,能不能入展都成问题?

看看这些委员里面的一些作品,有些人是10年不变。何为10年不变?就是10年时间书风未变,水平未变。这一帮不思进取的委员能不能做好普通书法爱好者的导向作用我怀疑,从这一次楷书委员会的展览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大牌和不是精心之作的态度来说,就要炮轰。

楷书委员会的委员,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我知道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楷书界的高手,他们的书法水平绝对没问题,但现在问题出那里了,出在中书协没有考核机制,只要当了专业委员会委员,就是终身制,不到年龄不会退休,打拼了这些年,熬出头来,现在可以吃老本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目前中书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委员的艺文导向很重要,他们如此不好好写字,展览用不精心创作的最高水平的作品来忽悠书家和群众,到最后失去民心的是中书协。

行文即将结束,想补充一个观点,就是楷书委员会里面有许多师法民间楷书作品,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讲的“王小二”式的作品,其实这牵涉到雅和俗的问题,如何将俗变成雅这是我们书家的水平问题,而不是将俗变成更俗,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想想中书协前几年搞得“翰墨薪传”活动,就是要让书法的雅到人民群众中去,而不是用俗的艺术去影响一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书法爱好者,书法的导向很重要,希望楷书委员会的委员能认识到楷书的本质,做到百花齐放,风格多样,继承创新!

 图片来之《书法家园》大权兄公众号,不做删减,好坏书友评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