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想学习书法,不管你是多大年纪都可以

 ljf2623 2018-03-31

启功(1912—2005),满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鉴定家、诗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

文 | 启 功

想学习书法,想练习书法,不管你是多大年纪都可以。有的人说你没有幼功,这个写字呀不是杂技,不是练习科班、练武戏,踢腿弯腰,不是这个东西。要练武功,那你非得从小时练不可,写字没有那一套

因为什么?小时有小时的好处,小时脑子记忆强,说一遍记一遍,写了之后进步快。但是老年人学写字,又有比小孩高明的地方。为什么?他理解力强,他虽然没有临过帖,但是他写了一辈子字呀。他年老了,虽然没用过写毛笔字的功,但他写过“人”字是一撇一捺,“王”字是三横一竖。

行书手札·临苏轼手札

那么这样,老年人学写字有老年人的长处:认字多,写字多。小孩写字有记忆力强的长处,但是算小孩写字的总数,他没有岁数大的、年长年老的每天写的那么多。比如这人是写文章的人,这人是坐办公室的人,是给人做秘书起草文稿的人,甚至于是大夫整天要给人开药方的,全一样。他写的字总数比小孩要多,手拿起笔写这个字,在纸上怎么处理让它好看,这个经验比小孩多。

楷书手卷·《千字文》局部

所以我觉得,第一,不要自卑,说我没有幼功。你要踢腿弯腰,那非幼功不可,你老年人勉强弯腰,弯完之后进医院了,为什么呢?腰椎错位了。练字这个事情呢,跟那个不一样,跟练武功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的是有实际用处的、也方便的这个事情。这个虽不算我的经验有得之谈,但至少是我经过、用过这番功夫,也吃过这番苦头,上过这些个当,然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第二,不要乱问人。你问多了反倒迷糊了。我不是说名家或者高明的教师他所说的经验一点不可取。可取,但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他的可取。你要是盲目、教条地照抄,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有毛病。向人请教,求人指导,这东西不是不应该,而是很应该,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十个人说的话,我们不能每个人的都听,都听了之后你就没法办了。

行书中堂·题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第三,不要邯郸学步。写字也是千古事,好坏自家知。《论语》有句话:“就有道而正焉。”找到一个有道之士,这个人对事情的研究有修养。找这些个人给指正,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求学人应该办的事情。可是学写字呀,我可是碰了许多的钉子。我也想求,人家因为岁数比我大,名气也很大,我总是毕恭毕敬地请人指教,请教人家我想入门应该学什么帖,怎么学等等问题,向人说明我的希望,而得到的结果是各种样子都有。

行书中堂·临《宰相安和帖》

有人他爱写篆书,他就说,你要学写字,你必须好好地先学篆书。他说了一套,什么什么碑,什么什么帖,应该怎么学。又碰上一个人,他是学隶书的,他告诉你隶书应该怎么怎么写。还有人专讲究执笔的,说你的手长得都不合适,这手必须怎么怎么拿这个笔。还有说你这腕子悬不起来。怎么办呢?拿手摸摸我的腕子,究竟离开桌子没有,悬的多高了。诸如此类,真是什么样情况都有,我听起来就很难一一照办了。

比如我请教过五个人,这五个人我拼凑起来,他们的结论并不一样,有的说你应该先往东,再往西;有的说你先往北,后往南,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写了字请人看,又是另一个样了,说你这一笔呀应该粗一点,那一笔应该细一点儿,那一笔应该长一点,那一笔应该短一点儿。那我赶紧就记呀,用脑子记。

行书中堂·自作诗

当时他也没拿笔给我画在纸上。我听了之后,回家再写时,也忘了哪点儿粗,哪点儿细了。还有呢,说了许多虚无飘渺的话,比如说你的字呀得其形,没得其神。哎呀,什么才是“得神”呢?我真是没法子知道这神怎么得。我觉得形还好办,它写得肥一点儿,写得瘦一点儿。神呢,没有形,光有神。这样说得我就十分的渺茫,一点办法没有了。

楷书横披·寥斋

后来我就因为得到的指教全不一样,自己也没办法了。我听多了有一个好处,我发现多少名家,他们都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是都要怎么样。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他都是以他的习惯来指导我,并且说得非常玄妙,那我就更迷糊了。

后来,我得到一个办法。我把我写的字贴在墙上,当时我贴的时候,我总找,今天写十张字,里头有一两张自己得意的自己满意的,把它贴在墙上。过了几天再瞧,哎呀,就很惭愧了。我这笔写得非常难看,不得劲。我假定这笔往下或者抬一点,粗一点或者细一点,我就觉得调意了。然后就拿笔在墙上把这字纠正了,描粗了或改细了,这样子自己就明白了。

行书中堂·丹墨斋藏书画集佳句

后来,我就一篇一篇地看。假定这一篇有十个字我觉得不好,这里头可取的只有一两个字,我就把这一篇我认为满意的那一两个字剪下来贴墙上。过几天再看看,偷偷地把这两字撤下来了。过些天,又有满意的再贴上。再过些天,又偷偷地撤下来。这个办法比问谁都强。假定王羲之复活了,颜真卿也没死,我比问他们还强呢。

那怎么讲呢?他们按照他们的标准要求我,不如我按照我的眼光来看,我满意或者我不满意的。从前有这么两句话:“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做文章是千古的事情,有得有失,别人不知道,我自己心里明白。那我套用这两句话,写字也是千古事,好坏自家知。这个东西呀,你问人家是没有用的,求人不如求己。

行草条幅·司空图《诗品》(节录)

临帖也是一样。我临完这个帖,我写的这个字是临帖出来的,我就把临的这本帖,跟墙上我写的那个字对着看,可以看出来许许多多的毛病。那么,我再按照改正墙上字的经验,哪儿好哪儿坏,重新写一遍。这个时候,我所收获的,要比多少老师面对面指导,所得到的益处多得多。这个事情是我自己得到的一个经验,我也很有把握,经过实践是有益处、有效果的。

楷书对联·潇洒清凉

编辑 | 王端阳

校对 | 王 品

监制 | 张瑞芳

书画视域

书法 | 绘画 | 少儿美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