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山轮战,在暴雨连绵的季节越军反而更能打更猖狂

 cat1208 2018-03-31

在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老山战场,解放军和越军对峙较量了5年多,彼此都深刻领教了对方的战斗力。从季节上说,老山地区每年4月到11月进入雨季,12月到次年3月为旱季。通常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几乎天天下雨,尤其是大雨、暴雨多,经常造成山洪和山体滑坡。两军防守的阵地也被波及,工事塌方、路基被毁、交通中断是家常便饭,士兵们在大量积水的堑壕、猫耳洞中度日,有时候不敢住工事就披着雨衣蹲在堑壕中支撑,作战条件、生活条件都非常艰难。

按照一般道理,到了雨季双方的作战行动便大多停止,主要进入调整期,积蓄力量,为旱季发动大战做好准备。然而,1985年的这个雨季就一反常规,越军不但没有消停防守,反而加强了进攻行动。

和以前的作战不同,进入1985年雨季后,越军没有转入防御对峙,而是推行“积极防御、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不断变换战术手段和攻击样式,多次对我军阵地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并频繁实施偷袭、袭扰,气焰非常嚣张。总的来说,越军的作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行动诡密,企图隐蔽。在发起较大的作战行动前,越军会严格保密,基本上不在无线通信工具上涉及有关作战事宜。为麻痹和诱惑我军的注意力,越军会提前组织连、营规模兵力对次要方向实施偷袭、进攻,造成假象,隐蔽真实意图。直到临战前一、二天,越军还会报告当日活动正常,而实际上已经蓄势待发。

二是堑壕延伸,屯兵紧贴。越军从1984年下半年就采取了堑壕延伸的战法,利用地形和有利天候抓紧构工,向前延伸堑壕,进入1985年雨季时工程已基本完成。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越军为减少在机动中遭我军炮火杀伤,又由堑壕延伸发展到在我阵地前沿多处挖洞屯兵,形成洞壕相通,与我防御阵地紧贴的状态,距我阵地仅十几米。这样在攻击发起前,越军利用夜暗分批屯兵,攻击一发起就突然出现在我阵地前,与我军短兵相接,威胁极大。

三是小群多路,轮番攻击。这是越军的主要攻击战术,小群可减小目标,减少伤亡,多路可使对方难辩主次,顾此失彼。越军经常运用这种战法实施多波次连续的轮番攻击,既具有较强的威胁力,又可保存后劲,增大攻坚能力。如此打起来,迫使我军一线坚守分队多面作战,长时间抗击,使战斗异常艰苦和激烈。

四是惯用特工,频繁偷袭。特工具有独立作战、行动诡秘和多种作战技能,是越军中的“特别精锐”力量,常使用于渗透、侦察和配合反扑作战。用特工搞偷袭是越军的惯用战术手段,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越军也在不断变换其使用特工和偷袭的方式方法。除了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扑外,越军把特工主要使用于偷袭、骚扰战斗,成为破坏我军阵地的重要力量。另外,还发现越军将特工分队用于配属步兵固守阵地,在对峙作战中发挥作用。

五是频繁进攻,样式多变。越军在作战样式上变化较快,其中攻击重点突出,或是“全线攻击,重点夺取”,或是“集中兵力、火力于一个方向,多波次轮番攻击夺取”,或是“夺取一点、巩固一点”,都根据战场情况加以灵活转换,堪称手段百出。越军在偷袭方式上也有变化,已由过去的进攻发起前几天实施小批次重点偷袭,变为长时间、多批次、频繁偷袭,越搞规模越大。越军企图利用偷袭竭力消耗我方有生力量,疲惫我一线坚守分队,摧垮我官兵斗志,为其夺回老山主阵地创造有利条件。

尽管面临如此复杂恶劣多变的气候、作战环境,我参加老山轮战的济南军区第67军等部队克服各种困难,敢打敢拼,以硬对硬,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严明的纪律,在反复较量中挫败了越军的图谋,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雨季攻势,创造了军政双胜的优异战绩。1985年是最关键的一年,我军在这一年中挺住了,以后的仗就好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