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汉都玉苑 2018-03-31
                         经文曰: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时代,除了“真人”外,还有“至人”(我们现在是今古,《黄帝内经》的时代也是今古),“至人”是人中的顶尖,是至高无上的人。他们淳德全道,和于阴阳,完全根据德行和道来做,不能主动地去把握阴阳,而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不做违背阴阳之事。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独立守精,懂得藏肾气,积蓄精力,保全神气,可优游于天地之间,视听八方之外。我们现在是用眼睛来看世界,而古人是“内观”,灵魂出来可以神游天地自如,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
古人很早就知道宇宙了,黄帝与歧伯有这么一段话:
黄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黄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黄帝问:什么是地上?凭什么你能站在地上?地到底在哪呢?岐伯回答了一句很妙的话:人是站在地上,而地是悬于太虚之中。两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知道地球是悬于太虚之中。古人称宇宙为太虚,宇宙洪荒,宇宙像洪水那样壮观,荒漠般的旷野,浩瀚无边。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望远镜的,老祖宗又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地球悬于宇宙中的呢?老祖宗告诉我们要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做得到的。这样一种境界的人,也可以归属于“真人”。
经文曰: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行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还有叫“圣人”的,他们是处天地之和,顺从八风之理,不与天地去抗争,是和于天地的。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照样生活在世俗当中,无愤怒之心,行为不离于世间,服从各种章法,举止也与俗人一样,他的行为并没有脱离社会,都是服从世俗的章程,这样的人举止是非常规矩的
内无思想之患。讲到思想,《黄帝内经》早就有“思想”两个字了,思想两个字不是我们现在的人发明的,在古代的时候就有这个叫法。思就是脾胃,想就是想法,他既不担心吃的,也不担 心自己失去人生目标。这样活着的人,他完全有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而且能够自给自足,就没有思想负担。以恬静快乐之为本,以悠然自得为功,所以他们的形体不易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年寿可达百数之限。
经文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兴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差一点的人就叫做“贤人”了,贤人者他的法则是对于天地的,但是他懂得逆从阴阳。什么是“逆从阴阳”?譬如现在的人喜欢熬夜,按天道来讲,晚上十一点要睡觉,可是你不睡,非要熬到两三点才睡,这就是“逆从阴阳”。逆从阴阳也是要有方法的,春夏秋冬是不一样的。
贤人所有的行为也是追随上古的,所以也可以活得很长,但有终结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