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剧10人|导演田里:等到《河神》,我终于有了讲故事的机会

 alayavijnana 2018-03-31



编者按


“121天拍摄,64次工作到午夜以后,纯水下拍摄12天,1755个小时工作,相当于不眠不休拍了73天……前后400多人的剧组,112个演员,夏秋冬三季。象山、上海、宜兴、海口四地转场拍摄了60多个场景……《河神》拿走了我太多的第一次……”


这是田里在《河神》杀青的2017年1月19日,发的一条朋友圈。


2017年7月19日,《河神》在爱奇艺上线,因其电影级的制作、诡谲奇妙的视觉效果以及新面孔演员的传神演绎,成为暑期档突出重围的一匹黑马。


上个月,《河神》下架引发行业内诸多猜测与讨论,如今《河神》已重新在爱奇艺上线。



由爱奇艺、工夫影业联合出品,闲工夫制作,田里执导的网剧《河神》,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鬼水怪谈》,小说原著论名气,远不及同作者的《鬼吹灯》系列,但在故事内容和新意上却独树一帜,讲述了民国时期天津水患频发,河中怪力乱神之事不绝,郭得友、顾影等人为了阻止魔古道的阴谋,卷入了一桩桩离奇案件中的故事。


“从一开始,我们所有主创就是想做个好东西出来,拍一个自己心里过得去的作品。《河神》仍有很多瑕疵,谈不上满意,但我不后悔,我已尽了自己最大努力。”


回忆起拍摄《河神》的前前后后,田里心中无限感慨。


导演田里


接拍《河神》,终于有了叙事的机会,感觉逮着了!


在拍《河神》之前,田里几乎没有能够称之为作品的片子。


田里2008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工作了2年之后,又回学校读了3年的研究生,读研期间拍过一些短片作业。工作期间拍过微电影、广告、网络栏目,当过编剧、场记、副导演。


也就是说,《河神》是田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叙事作品。



“《河神》之前拍的片子都是在讲产品、宣传、服务,突然来了一个能叙事的机会,我感觉逮着了!”


《河神》的类型化特别鲜明,这让田里整个人兴奋起来,他喜欢极致的类型片,惊悚、悬疑、犯罪、喜剧等等,“喜剧片就特别喜剧,恐怖片要特别恐怖,文艺片就文艺到底。”


田里形容自己接到《河神》这个项目,是“运气好,撞上了!”


《河神》的主创基本都是新人,大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4级的居多,大家基本原来就认识,再互相推荐自己的同学,就这么搭了个班子出来。


“跟我一届的摄影系同学王博学跟工夫影业推荐了我,管理系同学常犇做了《河神》的制片人。”


于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田里、摄影系王博学、管理系常犇合伙成立了公司,叫闲工夫。

不存在不懂事的乙方和不懂的甲方,与爱奇艺的合作很顺利


“现在行业里圈子现象特别严重,电影组、网剧组、网大组、电视剧组是不一样的,我首先可以理解,毕竟制作周期和要求不一样,创作的难度、强度和规划也不一样,但是态度也不一样,我就理解不了。”


“大家都分得太开了,我没有太大的分别心,不管是网剧、电影还是网大,这但凡是个作品,我就要认真对待,不能说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必须拍多少页纸,投资多少钱,我就放松要求。”


《河神》在豆瓣上的评分一度达到8.3,被称道最多的地方就是它的质感以及逼近电影的制作水准。“质感最直观的体现在画面上,画面可以通过摄影、调色、造型等来呈现,但是一部剧整体感觉像电影,肯定不仅仅是画面,而是各方面审美的统一。”



2015年12月份,田里开始接触《河神》这个项目,最初拿到的剧本是13集版。


彼时的网剧仍旧没有统一的格式规范,当时的想法是像美剧一样拍一季,一季13集,一集60分钟。


敲定了与爱奇艺的合作之后,综合方面因素的考虑,最终决定《河神》拍24集是最合适的。




调整剧本花了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是田里在主控整个故事的走向、脉络和逻辑。


“因为《河神》是个探案戏,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剧本中的人物逻辑和背后动机等都有很大的改动。”


在半年的筹备期里,《河神》完成了剧本调整、演员选择和前期置景等所有工作。


跟爱奇艺的合作出乎意料的顺利,田里作为新人导演,没有遇到太多的干预,这也得益于工夫影业的保驾护航,尤其是陈国富导演的大胆和信任。爱奇艺在拍摄期间会去探班,后期制作时事无巨细地帮忙,提意见。完全没有出现不懂事的乙方和不懂的甲方杠上了的现象。“爱奇艺的沟通成本很低,专业度很高,我们现在已经达成了深度的合作。”



尊重原著是个伪命题,IP是编剧的敌人


从小说《河神·鬼水怪谈》到网剧《河神》,用田里的话讲,是一次“粉碎性改编”。


《河神》延用了小说中郭得友的职业、丁卯的人名,细节、情节和故事的改动都特别大。


“我非常尊重原著,但是影视改编尊重原著其实是一个悖论,都是带着一个假设和前提在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讨好原著粉是一件很难的事,文学和影视是两码事,所谓的原著神还原和原著粉看了大呼过瘾,都相当于给自己带了一副手铐。”



“IP一定是编剧的敌人”,田里认为尊重原著就是要抓住那个核,抓住这个作品最有别于其他作品的那个点,“《河神》的特别之处在于建构了一个民国天津码头文化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清末民初的天津,九国租界,九河下梢,那个时候无论从地域还是人文,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在这里聚集,发生多么奇怪的事儿你都觉得可能是真的,所以这一定是个传奇故事,而不是魔幻、奇幻。”


因此,《河神》中蕴含的天津民国风味儿,并不是现实主义天津人文的还原,也不是飞起来的魔幻、玄幻,而是“贴地飞行”、“考究但不考据”。


比如说《河神》里小神婆顾影头顶上鸟巢就出门了,全剧都在南方拍的,很多建筑都不是天津能出现的,细看好多东西都不对,但田里要的就是范儿正、劲儿对,只要别太过分就行。



“无论拍得再像,也一定满足不了大部分的原著粉儿,原著的读者基础越大,就越难满足。”


看完《河神》之后,原著粉纷纷表示懵比,因为你永远无法猜到下一步剧情会发生怎样的反转。


田里把《河神》这部剧变成了一个新的品牌,新的IP,“大家只看结果,改编得好观众就认,我以后如果做其他的、更大的IP也依旧会秉承这样的创作理念。”


“演技”这个词要慎用,新人演员远远不到谈演技的程度


田里对剧中所有演员的第一要求是像,与剧中人物要无限度贴合。


《河神》的四大主角,郭得友(李现饰)、顾影(王紫璇饰)、丁卯(张铭恩饰)、肖兰兰(陈芋米饰)都定得很顺利。



李现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0级,田里之前就认识。两位女主角都是工夫影业的艺人,三位都是试戏之后很快就敲定了。


《河神》片场照


只有出演丁卯的张铭恩有点波折,一开始,田里没想让丁卯由一个大帅哥来演。丁卯是一个富二代+科学怪才,他想让一个不那么帅但是很耐看的演员来诠释,但是张铭恩前后试了四次戏之后,给田里的感觉是,他就是最合适的丁卯。


对于丁卯的饰演者张铭恩,田里并不认同弹幕里大量出现的批评之声,“我很不理解黑铭恩的舆论导向,张铭恩作为演员的专业度是很高的,他当时还没有从中戏毕业,所谓专业度不是说他在业务上有多好,而是他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员在进组之后体现出的状态和职业素养以及成熟度,配合度等等,我们合作很愉快。”



四大主角的人设都很出新,捞尸队的郭得友、小神婆顾影、法医大少爷、高智商记者肖兰兰。现在看来,四个新人演员,都很贴合角色。


对于弹幕里动辄就出现“演技炸裂”的评论,田里很费解。


“‘演技’这个词现在被滥用了,对于杠新杠新的演员,根本谈不上演技,很多时候是造型和镜头辅助他们完成了角色塑造。当一个演员对人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深度的刻画,能够一个人挑起一台话剧或者是在电影里担纲重要角色,能够区分镜头前表演和舞台表演的时候,咱们再来谈演技。”


我们属于有钱不好好挣的人,自己挖坑自己跳


《河神》没有分AB组拍,就连打戏基本也没分组。


“所有的打戏都要先想好策略,长镜头的打戏怎么拍,主观镜头的打戏怎么拍,都先出方案。拍僵尸戏的时候很费劲,武行真的很辛苦,演丧尸的那些演员,大冬天穿得破破烂烂,含着满嘴的血浆,带着白色的美瞳眼睛很难受,还要吃生的猪内脏。”


丧尸戏


“监狱的那场打戏,画面里看起来乌央乌央的一大群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拍的时候不断地有人受伤,人越拍越少,最后全组所有跟组演员都上。”


在《河神》拍戏,田里对所有演员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要求,也就是所谓“审美的统一”,最起码要拍出来像一个民国的传奇故事。


《河神》转景4次,在上海和象山拍了主场景,还有一部分在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和宜兴的溶洞取景。


在象山主要拍了码头和龙王庙的戏份。剧中所有的码头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码头,在象山挖的,用水泵不停地抽水,在池子底下铺了塑料布和沙子,但是不可避免地水里都是泥汤子,演员大量的水戏都在泥汤子里完成的。


码头戏


龙王庙是象山当地一个有香火的庙。“我们前期置龙王庙的景花了2个月的时间,请全村的人吃饭,请法师做法,把庙里所有的佛像搬出去,再重新置景,墙面和地面都是重新做的。我们拍了8天,拆掉还原回去花了1个月的时间。”


拍了8天的龙王庙是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景。



所有的码头戏拍了5天,丁卯的大本营漕运商会的戏拍了4天。


“我们基本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全剧有100多个场景,也就是说我们平均一天半换一次场景。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属于有钱不好好挣的人,自己挖坑自己跳。”


《河神》工作照


《河神》的制作难度之大,不仅在拍摄中,也体现在后期制作上的一丝不苟。


田里把控着全剧的节奏,就是一定要快,一个案件该结束就结束,不停地往前推进。“我不停地塞信息量,坚决不注水,24集的剧本拍出24集的内容,整场整场地删戏,很多戏聊了5分钟,最后剪出来只有30秒。”


网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得让自己留在牌桌上


2017年是让网剧非常提气的一年。


“网剧才刚冒头,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创这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有新人愿意在网剧领域有所突破,是非常好的事情。整个行业要多元化,才能欣欣向荣。”


作为网剧行业里的新秀,闲工夫也在辛勤耕耘,力图先打标签,然后再实现多元化。


“我们闲工夫目前还在打标签阶段,我们争取每一部戏都能给观众呈现一个新东西,我们抱着这个野心去做,但内心永远保持谦卑。”




随着网剧制作越来越精良,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在逐渐筑高,对于从业者来说,要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专业的从业者跟普通的爱好者,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上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在一个场上较量。之前是行业准入门槛降得太低了,等观众的口味提升,行业标准提升之后,非专业的人会被淘汰,因此网剧从业者要不断成长,我得让自己一直留在牌桌上。”


田里预言,网剧的下一个潮流会是原创,从业者要认真、钻研、谦卑,只能拼命往前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在IP为尊的时代,我们要对原创有想法和储备,花时间在一些暂时看不见收益的地方,延迟享乐。”


采访手记:

去年,《河神》《白夜追凶》《无证之罪》这三大件,给网剧挣足了面子,从段子剧、粗制滥造、草台班子发展而来的网剧,终于成年了。


《河神》的异质性让它成为一匹黑马冲了出来,一个发生在民国天津的传奇故事,四个人设鲜明又独特的小伙伴集结探案,电影级别的画面和质感,让观众永远猜不到下一步剧情会如何反转。


《河神》的导演田里,作为新人,一出手就拿出了真功夫,让人很好奇,他在拍《河神》之前积累了哪些经验?怎么接到了《河神》这个项目?《河神》是如何诞生的?未来,田里和他所在的闲工夫影业,将如何布局?


带着这些问题,我去田里导演的公司闲工夫办公室进行采访,聊了一个半小时,整理出了约摸7000字的采访实录,最后稿件呈现出的4000余字,是我把采访的精华内容集结,以飨读者,也期望能为《河神》这部剧诞生的前前后后,描摹出大致的轮廓,逞才则过,才短则不及,过和不及,都会很可惜,希望这篇稿子不辜负这次采访中田里导演精彩的表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