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昵称11935121 2018-03-31

薄膜干涉效应,先来一条物理学的定义: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由薄膜产生的干涉现象。薄膜可以是透明固体、液体或由两块玻璃所夹的气体薄层。入射光经薄膜上表面反射后得第一束光,折射光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又经上表面折射后得第二束光,这两束光在薄膜的同侧,由同一入射振动分出,是相干光,属分振幅干涉。若光源为扩展光源(面光源),则只能在两相干光束的特定重叠区才能观察到干涉,故属定域干涉。对两表面互相平行的平面薄膜,干涉条纹定域在无穷远,通常借助于会聚透镜在其像方焦面内观察;对楔形薄膜,干涉条纹定域在薄膜附近。(我是读不懂,谁懂谁看哦)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宝石学中:

基本可以定义为,透明度较高的宝石晶体,在内部存在适当厚度的裂隙面时,其裂隙面会使经过的光线产生干涉效应,从而使裂隙面出现七彩的亮光,且亮光会随着光源或宝石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称为薄膜干涉。所以薄膜干涉效应理论上会出现在任何的宝石中。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满足以下举个条件才能产生肉眼可见的、美观的薄膜干涉效应的宝石。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第一:

宝石一般要透明度较高,杂质较少,便于欣赏这种光学效应。这也是为什么一般具有薄膜干涉效应的水晶很受欢迎的原因。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第二:

宝石必须具有一定块度,薄膜干涉效应必须肉眼可观察。比如,钻石由于之神解理发育的原因,在低净度的钻石中常出现具有薄膜干涉的裂隙。但由于宝石级钻石一般块度都很小,肉眼几乎无法观察这种特殊光学效应。(下图为水晶“孔雀翎”)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第三:

宝石薄膜干涉效应容易出现与否一般与宝石的一些特性有关。一般解理发育的易出现厚度适宜的开放性的解理面,容易产生薄膜干涉效应。脆性明显的宝石,易于在外力,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出现适当的裂隙,较易出现薄膜干涉效应。

(下图为水晶球“化蝶”)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第四:

色散高的宝石,火彩强,容易使火彩与七彩的薄膜干涉相混淆。所以色散低的宝石薄膜干涉效应更容易观察。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通常,市场上并不常见以这种特殊光学效应为特征的宝石。

但是,由于天然水晶的产量大,晶体一般很透,且性脆易于产生具有这种特殊光学效应的品种,其他如蓝宝石、萤石、托帕石等宝石也较易出现具有这种光学效应的品种。(下图为福建明溪产的奇异薄膜干涉“蓝宝石孔雀翎”)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一种常见的仿制品是用玻璃制成的珠等,利用玻璃受热激冷易炸裂。这样就形成了人工的裂隙。这种裂隙有可能出现漂亮的七彩薄膜干涉效应。但一般情况下很难形成完美的七彩的裂隙,多半商家都借此裂隙将其染色,冒充碧玺等易出现裂隙的天然宝石出售。

藏在宝石中的彩虹

一般,裂隙在宝石中或是过大或是很薄,无法形成七彩效应;相反就成了宝石的瑕疵。所以,对已此类宝石的欣赏和选购一般都是专业人士,一般消费者仅供参考了解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