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身为臣子,对汉献帝为啥就那么狠呢?看关羽这一要求就知道了

 小小独魔 2018-04-01

曹操身为臣子,对汉献帝可真的是太狠了。

公元195年,曹操迎奉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朝政就完全曹操一人说了算。而且,曹操还经常在汉献帝身边安插眼线,事无巨细,随时报告。因此,他才能成功地截获汉献帝与王子服、董承等人的“衣带诏”密谋,诛杀了有牵连的重要大臣及其亲属数以千计。

同时还把正在孕期的皇后也从夹壁中搜到,拖出,残酷处死。汉献帝想求个情,留下皇后性命,都被曹操冷漠拒绝。从此之后,汉献帝被曹操控制的更严了,以至于在朝堂之上,基本都失去了发言权。

那么,曹操身为臣子,为何对汉献帝这么狠呢?而且他迎奉汉献帝,完全是忠臣行为,可为何又对汉献帝如此不忠呢?这还得从汉献帝登基时的政治背景说起。

公元189年,董卓一手操控朝政。为了更有利于自己控制皇帝,他不顾朝臣的反对,废了自己的老上司,大将军何进的亲外甥汉少帝刘辩,改立了在朝廷中没有过硬政治背景的汉献帝刘协。袁绍和曹操原来都是何进的下属,都不愿意和董卓合作,所以先后反出朝廷,回到了各自的家族根基之地,兴兵行事。之后便有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大戏。

可惜的是,这出戏演的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不过话说回来,倘若讨伐董卓成功,汉献帝的皇位肯定会被质疑。所以说,汉献帝的上位,和曹操的本意就是格格不入的。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曹操深知,汉献帝虽然长期被架空,但绝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他曾利用董卓与大多数朝臣势不两立的矛盾,坚决果断地鼓励王允、吕布等人杀除了董卓。接着他又利用朝廷内外各种势力的利益关系,解决了董卓旧部李傕等控制朝政、为害京城内外的复杂局面。以后,还让很多和朝廷作对,或是尝试充当“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先行者,去了该去了地方。

作为胸怀天下的曹操,能不防着汉献帝对自己也看不顺眼吗?所以,他得随时争取主动权,将自己立于权力的制高点,以防止自己没有董卓之名,却得董卓之实。

那么曹操后来又为何要迎奉汉献帝呢?干脆躲着,不是眼不见心不烦吗?其实曹操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政治需求,他对汉献帝本人,根本就没有政治感情可言,完全就是用汉献帝这块招牌来打压政治对手,就是我们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只尊汉统,不敬皇帝,也就不奇怪啦。

这就跟《三国演义》中关羽在生死关头,对曹操提出“降汉不降曹”是一个道理,难怪,曹操竟会如此痛快就接受了。在这点上,不得不佩服罗贯中先生对三国历史吃的透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