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 . 赏】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你我入画 2018-04-01

 



元青花真赝争论已久,民间收藏家默默学习、钻研,不断上手各类元青花,对元代青花不同时期的比对、对青花钴料的辨别、对胎釉的分析研究、对绘画风格的认知,已经基本找到共识,并由辩真提升到按艺术性分级。


也更多的“专家”、藏家,见到真品元青花也不识,这主要有几点制约:

一是,以馆藏为标本。此类所见或隔着玻璃看展览,或看书本图录,或网上转发。这类馆藏多是没有机会上手的,既没有手感,也无法较近的细致观察。所看书本图录、转发图片多偏色或没有胎釉质感。这样按图索骥的学习形成自己主观认知。目前所见馆藏类元青花或出土上百年或几十年,已又二次氧化,形成包浆,具有一定沧桑感,更没有完全一某一样的元青花。对新出甜水坑、窖藏元青花不敢认在所难免。


二是,不能从根上去认知元青花,即胎、釉、绘画风格等。不同时期制瓷烧造工艺升级到不同的阶段,作为元代青花必然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瓷种,并众多窑口烧造。除烧造工艺外和当时社会文化形态密不可分。对元青花的认知,必然先要认识元代不同时期的胎、釉、绘画风格及青花钴料。


三是,在对真品元青花所看、所上手量达不到的状态下,多不能真正领会、认知元青花。这时多是用“减法”,不在自己主观所认知的知识范围内,会直接断新,或从绘画、胎、釉的些小误差找不对的根据。而对古瓷微观老化的学习多又嗤之以鼻,更多高手以“望气”而断。其不知微观老化特征是目鉴的延伸,是物之内在,是“气”之根本。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鉴 . 赏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高5.78米,口径45.9厘米,底径28.6厘米。

净重:3723 g


盘折沿,弧腹,矮圈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胎质致密。盘内外施白釉,釉质光亮莹润,砂底无釉。釉下青花发色纯正,幽菁明丽,为典型的高铁低锰类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浓厚处的黑色铁锈斑沉入胎骨,用手指触摸,铁斑处内凹,迎光斜视泛“锡光”。纹饰繁复,层次分明,盘内以同心弦纹隔开绘三层,外壁一层。外壁画缠枝莲纹,二方连续。内口沿饰海水波涛纹;内壁画缠枝牡丹纹,二方连续;内底心是主纹莲池鱼藻,莲花盛开,莲叶田田,水藻漂浮,鲤鱼与鳜鱼,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一上一下,游戏其间,正如《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相和曲》之《江南》描述的景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主纹绘画技法高超,远在辅纹之上。鱼画得极为生动细致,嘴角微张上翘,鱼尾轻微摆动,鱼鳍悠闲划水;细密的斜线方格纹用来表现鲤鱼身上的细小鳞片,恰到好处;鳜鱼,鱼中霸王的气势展现无遗,眼神凶悍,背鳍带刺,锐气外露。画师完全掌握并充分发挥苏麻离青的特点——浓稠处铁锈黑斑愈深。一条颜色极深的粗线完美地表现出鲤鱼的脊背,鳜鱼身上的花斑由一块块自然生动、形状不一的深沉色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对苏麻离青出神入化的运用。笔触的轻重,青料的把握,鱼身上的青花有深浅浓淡之分,从背脊到腹部由浓到淡渐次留白,荷叶的浓淡展现叶子的阴阳相背,这些技法在辅纹中基本难得一见。辅纹与主纹在绘画技艺上的悬殊在不少精致元青花上都有清晰体现。











此盘底无釉露胎,胎质细密,火石红浓艳。火石红由内而外的透熟。新仿火石红色浮于表。




以上图片专业单反相机,

小摄影棚拍摄。


为更好了解图片颜色、质感,

大盘又用手机不同环境拍摄。


专业相机影棚拍照


手机白炽灯下拍照


手机户外拍照

户外颜色、质感效果最好。


【手机微距特写】


微距特写,可更清晰认识“苏麻离青”钴料的晕染、锡光、铁锈斑、下沉、绘画画工及层次。



【微观老化特写】


100倍放大镜,手机夹持拍摄,图片有剪切,所显图肯定大于100倍。




铁锈斑形态

铁锈斑:分:青花铁锈斑;胎釉铁锈斑。古瓷,因年久风化,都有水溶现象.故铁锈斑越洗越深沉。新仿伪,难水溶,铁锈斑浮浅。

凡是天然青花料,都会有铁锈斑持征,只是浓淡轻重有区别。






釉下釉料中矿物质杂质结晶

 矿物体的结晶花,是窑成,后天逐渐变化,变的生动,花大,此是年久老化过程产生。



豆腐花:釉下絮状结晶形态

豆腐花:是前人用以此比喻釉﹑胎,因老化而分裂的形态,相似盐卤点豆腐,而产生的花形、絮状,无法仿。缺点是需借助八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观察清楚。


青花钴料矿物质杂质


釉面冰裂纹破泡

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难仿。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棕眼形态

棕眼;此术语特乱,在此文中特定为:古瓷表面混杂有小颗粒,过烧石灰,年久风化后,膨胀,因在表面,而不炸瓷,只是逐渐从釉面冲出小眼跑出,形成空洞,曰棕眼。仿伪者,洞眼可看出新迹。


胎本质,细白,糯润。


足底老化,火石红,窑粘形态


鉴定元青花微观老化可从多种微观老化特征取证:破泡、黄水斑、臭干黑、土香气、豆腐花、铁锈斑、底釉变色、甜水坑、鼓点、咬胎等等。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高7.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25厘米,1956年出土于常德。


同一件大盘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拍照所见差别很大。


常德出土这件大盘底足火石红也很浓艳。



元青花鱼藻纹题材

国内外馆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同一大盘环境不同,色差也很大。



土耳其托普卡匹宫藏


元青花缠枝莲鱼藻纹大盘,直径45.7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湖北博物馆藏


香港天民楼藏



香港天民楼藏



馆藏元青花

浓艳火石红底足


河北省博物馆藏

元代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底部


高安市藏

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底部


高安市藏

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底部


高安市藏

元代青花云龙纹铺首盖罐底部


河北省博物馆藏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底部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元代青花麒麟牡丹纹菱口大盘底部


日本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元代青花牡丹纹盘底部


香港天民楼藏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底部



认识鱼


鳜鱼:体高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腹灰白,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


鲭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


鲤鱼:鳞有十字纹理,所以名鲤。死后鳞不反白。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不论鱼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