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财知行 2018-04-01

 今年很多人都说淘宝难做,确实是的,因为很多人还是在用2012年时候的三板斧:刷单+直通车+活动。总的来说,如果营销思路不转变的人,估计今年都会撑不过去,那么明年会更难。就好像我们公司去年靠聚划算还能做几千万销售额,今年如果还依赖这个单一的活动渠道,那肯定要玩完的。所以,目前都要转型。

淘宝大店、天猫品牌店的转型,无非是往深度上去挖掘,比如营销上挖掘维护老客户的方法、粉丝营销、内容营销、达人营销,这也是淘宝今年的引导方向。除了营销上要转变之外,在管理和服务上也要下功夫,比如产品研发、团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等等。论大店和大品牌的粉丝营销,咱们比不过小米的雷军,但是今年小米依然陷入困境,我认为还是它输在产品研发的深度挖掘上,这不是三两年就能转型好的,所以能够让华为等品牌钻了空子。其实做淘宝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人都在找风口,今年达人和视频直播火了,很多商家就拼命去找她们卖货,但是如果你的产品遇到跟小米一样的问题,就是不够吸引人,那么你再强的营销能力,又能打动消费者吗?因此,产品第一,一定要做好产品。

对于广大中小网店(包括腰部卖家),咱们能做什么呢?我给出2条思路吧:1、在产品不能变的情况下,只能变流量值,手段就是拼命扩销售渠道;2、换行业换产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必须要学会数据分析,分析行业,单点突破进去挖掘市场。尤其是很多还在靠代加工、一件代发和批发档口拿货的卖家,一定要把心思花在产品上。全国产能严重过剩,你不改变和创新产品,那么过剩产能淘汰的很有可能是你。

别人月销10万,如果还能赚5万呢,那该怎么说?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卖家经验不值得一提呢?其实如果真的开1个月销10多万的店铺,每月还能赚个2-3万元,估计也比好多一年做千万的店铺年底不赚钱还要过得轻松吧。更何况,如果有些模式和生意经验被再稍微扩大一下,那可能发现更大的商机。

在选择行业和选择产品上面,如果能够充分挖掘现在的长尾类目,也就是小类目、或者其他人还无法进入的类目、或者短期内能进入但是别人无法做透做深的类目,那肯定就是能够赚钱的。有些人也可以不必非要选择小类目,比如原先一直卖低价货和便宜女装的一件代发小店,能不能现在别玩29元和39元的,能不能现在玩299元和399元的,甚至1299元的女装。其实去年我也都在试验了,我认为如果一年做1000万最终能赚100万,跟一年只做200万利润却有100万的情况,那么我肯定选择后者,至少轻松啊,发货和售后都没有那么累。这是什么战略?这就是蓝海战略!我之前经常看《蓝海战略》这本书,蓝海战略的精髓就是:1、选择其他商家还未进入的行业,优先去做,第一个吃螃蟹;2、在红海行业里,找到一个突破点,扩大自己的优势,把竞争对手甩开距离;3、发现自己的弱势,避免自己的弱势,把弱势慢慢转化,再找到自己的优势;4、不断优化自己的强项,不断弱化自己的劣势,双向突破和提高。

有这样的思路,我们今年就决定:横扇低价女装继续带着做,不强求,但是发掘苏式特色产品去深耕细作。关于苏式特色产品,我大致做了个分析了:

线上销售的苏式产品大概情况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我们现有的资源决定我们能做什么样的产品呢?我也大致做了个分析: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那么基于这样的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什么呢?也做了大致分析:

旅游尝鲜;

送礼;

爱好文艺;

爱好中国风;

爱好苏式生活;

爱好江南风情;

装饰自用;

边缘吸引,代入感;

都不是刚需;

都属于价格有档次;

中产阶级消费,消费升级

……

做了这样的分析之后,还得进行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分析,关于战略分析,我这里不跟大家举例营销学上的SWOT矩阵分析法了,免得又有人骂我装逼,总的思路如下:

1、 攻击销量较大、苏州本地店较少的类目;

2、 先攻一点,前期聚焦,再去扩张;

3、 攻击自己供应链有优势的品类;

4、 前期的品类sku不能多,避免压货;

5、 前期选中的品类渠道放到足够大,淘宝自营、淘宝分销、自媒体合作、批发、微商分销、速卖通等跨境渠道;

6、 稳定一个类目,再去迅速占领下个类目,下个类目要迅速;

7、 进攻的品类先标品,后非标;

8、 进攻的要容易包装运输储存;

进而得出如下战略:

可以先确定进攻丝绸相关制品,进而缩小范围,先攻真丝丝绸围巾,再聚焦就是苏绣真丝围巾。苏绣围巾坐稳了。顺势扩至苏绣包包。再顺势扩至苏绣团扇、宫扇。再顺势扩至苏绣屏风、抱枕、贴片、眼镜布袋等相关制品。

苏绣产品稳定之后,扩至苏绣非标品,例如丝绸旗袍、真丝女装、宋锦服装、唐装等。

食品类暂时不考虑,但可以做少量主题活动带卖。

搞完这些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品牌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包装策略、推广策略等等。关于之后的这些,都属于自身的商业机密了,也就没法再具体写出来了。

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型措施呢?一是跟我们的眼界有关,我们经常分析各行各业的大数据,眼光没有在一个类目里定死,因此我们去年年底还做了清风纸巾的店铺、女童毛衣的店铺。二是我们现在做了商学院、做了电商协会和商盟,我们有这样的资源支撑我们跨类目运作。三是我们身边有实际案例已经发生了。关于这样的案例,上一篇帖子已经写到了扇子哥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故事也发生了,而且刚刚不久才发生,那就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美工辞职之后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店铺,他竟然能够做到月销售15万以上,马上快要到4钻了。就请了1个老乡来帮忙做客服,他懂美工和拍照,所以每月算下来还能赚个3-5万元,记得5月份他营业额都达到20多万了。

店铺如下: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大家可以看到,他的这个店的好评都是这半年累积的,因为他是元旦辞职的,就是说他全职干了不足半年,就做到了这样的成绩。他懂什么好的推广方式吗?他不懂。他只会偶尔补单精刷几个,然后就是开直通车。记得最开始他只敢每天开30元,现在胆子大了,敢每天花300元了。他店铺的产品多吗?宝贝数不足20个,如图所示: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那么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个对推广知识不太全面的美工,他竟然能做到这样的业绩,这是因为什么?因为他选对了行业和产品。而这个选择,最开始他也迷茫,可能还有误打误撞的运气成分,但他坚持下来了。

他这个店铺的数据,成交方向和成交渠道的关键词,还真不是苏绣。在直通车流量解析里面,搜索一下“苏绣围巾”的关键词,如图所示: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今年4月24日以后,苏绣围巾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总量太小,也仍然只有4224.但是他这个店,如果只用苏绣围巾这样的成交渠道,那就显然太窄了,根本不会做起来的。但他为什么做起来了呢?经过再次去调查,我发现如下现象:

1、这个店的成交渠道,大部分不是来自苏绣这个词,来源于真丝围巾,这简直就是大大的利好,做一个小类目,最怕的就是没人搜索,现在搜索渠道竟然这么多,至少在推广上面是成立的;如图: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2、苏绣的供货商大部分来自于苏州的厂家或者镇湖那边的作坊,由于他们还不精通网络渠道,导致现在网上做的人少,因此大部分货从实体店走;

3、从实体店走货,决定了上游和终端都不敢备货,很多花型都是只有几件的量,卖完要补的话,可能要等个把月,或者卖完的直接断货上新花型;

4、苏绣围巾只可能是苏州的网店做,外地店来做,只要发货地不在苏州的,顾客都不会相信的,最终造成外地商家不可能蜂拥进入这个市场,无形中阻挡了很多商家来竞争;

5、因此在外地商家几乎没有、本地商家不敢压货的情况下,这个店出了2个爆款,就敢于备货了,备货之后,就会一直稳定销量了,别人是不敢备货的,造成这个店的层级一直很稳;

6、主成交渠道来自“真丝围巾”这样的词语,达成成交却因为“苏绣”这种标签式的地方特色符号,即顾客因为搜索真丝围巾进店,本来可能只是来闲逛的,但是看到全店因为都是做的“苏绣”这种特色而被吸引,进而来了解店铺深度,最终大概率提高成交可能性;

7、这个店拍的图片比同类店铺有特色,体现出了真丝的光泽度、质感,造型摆拍也有特点,因此造成了点击率高,这也是他后来敢于推广直通车的前提;

8、很多购买的顾客都是买来送礼,出国送老外和华裔的比较多。

因此,这样的店你说他是偶然成分,其实也是必然。按理说这属于行业机密,很多人最怕跟人分享这种行业性的东西,而这个我却不怕分享出来。至少外地人是做不了这个事情。本地人看到了,短期内也无法跟我们这样的全渠道、整体策划、方向性的团队去拼,所以我们准备尝试了。

我还特意拿了1个小店在做实验。跟苏绣相关的宫扇、真丝手帕、女式包包,我随便拿手机拍了一些图去做了测试,发现推广上确实比女装和其他类目划算。数据如图所示:

不要死盯一个类目 美工辞职之后开了1个店月销售15万以上

测试了一个宫扇产品,主要推广2个词语,其余词没有加,点击单价能够优化到0.3元左右,成交渠道不仅仅是“扇子、苏扇、宫扇”这样的词语,还有“团扇”这样的词语,ROI也还可以,市场上大部分扇子和团扇的价格是被苏州本地和义务、温州的9.9元、19元、29元的宝贝占领,所以我这个标价128元的时候,明显跟他们的定位做了区隔,而且我的顾客买了送礼的居多,尤其是送给国外亲戚和老外的。这样的测试,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整体策划方案。其实苏州本地特色产品运营的店铺非常多,但现在由于我们有商学院的代理等渠道在做,那么我们来上马这样的产品,优势就能立马盖过他们。

因此,我反而感觉,以后的路更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