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湿胜则濡泻”-王洪图医案两则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8-04-01

图*王洪图教授

导读


《阴阳应象大论》云:“湿胜则濡泻”,主要是指外湿侵入人体,引起脾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而出现腹泻之病。

临证应用

举验(1)

祁某,男,32岁,1989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腹泻5年,每日大便少则三四次,多则八九次。

泻下物稀溏,时有白色泡沫夹杂其中。

便前少腹疼痛,便后肛门不舒,略有后重感。

每食油腻则病势加重,吃素食病略减轻。

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结肠炎”。

曾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或全无效果,或仅取效一时,停药后复作。

观其形体尚盛壮,但面色污垢,舌质略暗而红,苔薄白腻。脉濡缓。

食欲尚可。


证属大肠湿热,治以清热祛湿。

苍术12克 黄柏10克

生苡仁15克 黄芩12克

葛根15克 冬瓜子12克

木香6克 桔梗10克

马齿苋15克 败酱草15克

4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3月25 日复诊: 药后大便较爽,日三四行,便前腹痛已不明显。脉舌同前。

原方再服15 剂。

痊愈,随访月余未发。


举验(2) 

李某,男,40岁,1984 年诊。

患者腹泻10余年,大便每日7~10 次。

每次泻下量少而黏滞,夹有黏液。

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滴虫性结肠炎”屡服中西药物,效果不佳。

患者形体高大,约1.80米,但颇削瘦。

自称青年时喜爱运动,体重达80 千克。

近年精神疲惫,体重约65 千克。食欲一般,面色污浊而萎黄,舌苔薄黄腻,脉  缓。


证属大肠湿热,治以清热祛湿。

黄连10克 黄芩12克

白头翁10克 秦皮10克

黄柏10克 败酱草15克

桔梗10克 槟榔10克

马齿苋15克 生苡米15克

木香6克 冬瓜子12克

焦三仙各6克

10 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忌食油腻及辛辣食物。


复诊: 服药后大便日2~3 次,无不适。大便镜检阴性,再以前方加减为治。

苍术10克 白术10克

生苡米15克 茯苓15克

麦冬10克 冬瓜子10克

桔梗10克 黄芩12克

马齿苋15克 焦三仙各6克

6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病愈。


发 挥

湿邪最易伤及脾、胃、大肠,而引起腹泻之病,《内经》称之为“濡泻”。

此类泄泻的特点是排便不爽,泻下物黏滞或夹有泡沫、黏液,与火热所致的“暴注下迫”证不同。

因湿邪缠绵,故一般病程较长,若以治火热腹泻的方法常不能取得满意疗效; 若因病久而用补脾涩肠类药物,虽可取效一时,停药后病必更为加重。


王教授自谓青年时治此病,曾以攻下为主,用木香槟榔丸为主方,作汤剂施用,效果虽比一般止利清热以及固涩法略优,但仍不能彻底治愈。

因其病本在于湿邪内阻,是以攻下法不能尽去其病。

 

后观摩中医名家治此类证,以清热祛湿为法,效果颇佳,及更加理解《内经》“湿胜则濡泻”之意。遂习用之,并随证加减用药,治愈多例。

此证以湿热邪气为主,虽然患者久病多有虚象,一般亦不必用补药,以防“致邪”。待邪去则正气自复。


举验(2)在病情基本平稳,化验已正常的情况下,亦只在原方意基础上,仅加用白术、茯苓二味,健脾祛湿而不留邪。

方中除清热祛湿之药外,用木香者,在于行气,用桔梗者,取开肺气以利大肠之意。

 

又湿胜虽多见“濡泻”,但大肠湿热的患者亦偶有以便秘为主症者。

1989年王教授赴某地讲学,曾遇一位内科医生,其便秘多年,二三日一解,形如羊粪。但有便前腹痛,大便中夹有黏液,舌苔薄白而腻。

仍以上方方意而加生大黄5克,4剂后大便通畅,腹痛减轻。复用原方去大黄继服之。10 剂后,诸症悉除。


湿邪最易伤及脾、胃、大肠,而引起腹泻之病,《内经》称之为“濡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