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令人哀痛的一首诗,读来泪干肠断,背后故事让人扼腕叹息!

 快乐老年435 2018-04-01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之境,纵横大漠,与八万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杀敌万余。最后,两军交战于浚稽山,只有区区五千兵马的李陵,任凭用兵如神,也寡不敌众。

眼看李陵的部队被匈奴重兵包围,千钧一发之际,李陵安排剩下的将士利用夜色掩护,四散突围,自己和副将韩延年带了十余名将士另走一路,吸引了数千敌骑来追,为其他将士争取了逃生的机会。即便如此,五千士兵中的绝大部分还是战死在了无定河边的沙场。

史上最令人哀痛的一首诗,读来泪干肠断,背后故事让人扼腕叹息!

为了悼念这埋骨大漠的五千士兵,晚唐诗人陈陶写过一首著名的反战诗《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末尾两句就像电影一帧一帧的放映在眼前:英勇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带着射入身体的数支利箭缓缓坠入河中,镜头随着他绝望的瞳孔切换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春闺,安睡的少妇嘴角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因为她梦见英俊的夫君正扬鞭策马向她奔来。等到她收到丈夫阵亡的驿报时,估计已是数月之后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对逝者的惋惜、对未亡人的同情都表达得无比精练而充满震撼力。

这场战争输的如此惨烈,但更让人揪心的是,李陵悲惨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史上最令人哀痛的一首诗,读来泪干肠断,背后故事让人扼腕叹息!

吸引了数千敌骑来追的李陵,在箭尽粮绝、后援无望之时选择了投降,想着有一天再逃回汉朝。这种方式在古代并不少见,比较著名的是东晋将领朱序,他一直坚守襄阳城抵抗前秦,一年后城破被俘,投降并在前秦担任了高官。但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淝水之战时为东晋做内应,把前秦的军力配置偷偷透露给东晋,两军交战时还在前秦阵后乱喊“秦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真的大溃败,为东晋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位正面人物。

但李陵的这一降,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气节全无。汉武帝刚开始不知道李陵的本意,并未采取激烈手段。后来朝廷中有人诬陷李陵在帮助匈奴练兵,汉武帝听信,便杀光了他的三族,其母亲、妻子、弟弟皆被诛杀。李陵自此也绝了归汉之念。

李陵有位朋友上书为他叫屈,被盛怒的汉武帝施以宫刑。受刑之人,心灰意冷,发愤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名叫《史记》,这位朋友名叫司马迁。因为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等外戚一直偏爱倚重,太史公对这点不满而对李广一家有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尽量将李广一家塑造的完美一些。

李陵还有位朋友,出使匈奴时被软禁。李陵被汉武帝灭族之后彻底断了归汉的念头,受匈奴单于之托,亲自去对其劝降,但人家坚决不降,遂被流放到北海苦寒之地牧羊,这位朋友名叫苏武。

史上最令人哀痛的一首诗,读来泪干肠断,背后故事让人扼腕叹息!

十九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苏武也回到汉朝,他的手中还紧握着那支牧羊十九年也不离手的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旄读音同“毛”),尽管上面的毛都掉光了。但他却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这是他的精神支柱。

原本,李陵也该和苏武一样,有着相同的大好结局,但可惜的是,命运偏偏没有给他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