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千”的魅力 — —“浙商精神”解读之一

 txskz 2018-04-01

2018年1月26日,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在浙商博物馆四楼“浙商名人堂”开了一个研讨会,名叫“新时代的浙商精神研讨会”。各界大咖纷纷上台抒发高见,不约而同提及浙商的“四千精神”,称赞“四千精神”对浙江经济的推动作用。会上有的专家认为要继续发扬“四千精神”,也有的表示随着时代发展“浙商精神”要有新的表达。思想碰撞很是热闹,给雪中的杭城增添了一丝亮色,我从中也深受启发。

我的思绪不由地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千”用来表现浙商精神,就给我以震撼,也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阐述,“四千精神”也激励我做好本职工作。“四千精神”承载着浙江大地丰富的文化、历史以及信念,为浙江经济的发展立了不少功绩。作为浙江商人生产经营的精神凝结和高度概括,“四千精神”是浙商群体独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的表现,也是浙商创业与实践的总结。三十多年过去了,“四千精神”仍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格局:走遍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是个空间概念,起初说明浙江商人不辞劳苦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球。浙商不囿于自己家乡的小天地,为了生存与更好生活当初只有走出去,走出去人生的格局就大了。“走遍千山万水”生动刻画了老一代浙商敢于闯荡江湖,不恋乡土,走南闯北打天下的精神。他们善于经商,即使语言不通、气候不一或风情不同,他们也敢将生意扩展到异乡乃至海外。

浙江商人敢于向外拓展,接触各地商机,同时也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走街串巷的“鸡毛换糖”到如今小商品城开遍全球,义乌商人就是不断进取,生存空间不断扩大。义乌商人信奉这样一个原则: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让合作对象也赚钱。这也是浙商的格局。

视野不断开阔,格局越来越大。温州人均地少又近海防前线没有什么大的产业,农民在老家生存艰难,就到全国各地做小生意与加工小商品,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金乡人做标牌小五金就遍及全国。“正泰电器”老板南存辉是从做鞋匠开始创业生涯的,“奥康鞋业”老板王振滔开始时是做木工的。他们走南闯北,体验生活的不易也养成吃苦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阔与格局的拓展。

只有跋山涉水,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样使浙商心胸宽广,从中也学到不少经营知识与熟悉更多风土人情。行万里路的实干精神,养成浙商善于观察的风格。他们寻找市场空档,发现市场机会,行走也养成他们善于学习的精神。“四千”精神以“走遍千山万水”为首并非偶然,因为浙江人自古以来就善于经商,敢于走南闯北,接触风云人物,在江湖中磨砺自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如今的浙江企业家们仍然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商战策略。 


情商:道尽千言万语

浙商善于推销自己的执着精神,体现浙商那种特有的“嘴功”,就是好事多磨。 尽管以前老一代浙商普通话不标准,但善于表达。步鑫生用他不太标准的海盐口音宣传他的改革措施,形象传遍全国,成为推进城市经济改革的榜样。 “道尽千言万语”描述了浙商有满腔的热情,更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善于说服对方和推销自己、诚实守信的商业作风。


在外人眼里,浙商无疑是精明的代名词。浙商能够苦干、实干,同时更善于巧干。这是一种高明。为了做好一件生意,为了推销一件产品,浙商上对政府官员,下对平民百姓,总是能够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去做工作。浙商靠这种特有的韧劲和诚实守信的优质服务打开了市场的大门,结交了天下的商业伙伴。

浙商能够说尽千言万语,主要是为了企业生存发展取得更好效益,而不是花言巧语去欺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至上的浙商总给人好的形象,多数浙商敢说会说,但不会信口胡言。他们能从对方角度出发,以诚打动合作方,以情感动消费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求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本世纪初,吉利公司总裁李书福把目光投向一直为民企禁区的汽车制造业,进行汽车设计和生产。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这一举动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憨厚的李书福亲自进京,到相关部委陈述,描绘汽车发展的前景以及民营企业生产汽车的优势。这也相当于给相关政府人员进行市场化教育,他的真诚打动了政府部门,历经数月报批成功,从而成为国内民营企业汽车制造的第一人。李书福后来创办吉利大学,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同样离不开沟通能力的发挥。


智慧:想尽千方百计

浙商自古以来受到商业文化的熏陶,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同时也重视商业谋略。从历史上来看,浙商鼻祖范蠡用计然之策取得经商的成功一直以来为人乐道。想尽千方百计实质就是科学决策,首先要考虑方向准确,第二才是快速取胜。这是智慧的体现。浙商的谋略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这也反映他们开拓创新的气魄,也体现他们长袖善舞的智慧。

浙商经营决策第一是生存,第二是长远发展,他们想方设法如何使企业走向正规并不断发展。他们在市场中寻找机会,优化产品结构,有时薄利多销为的是迅速占领市场。浙商也注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塑造品牌为的是长远发展。以小商品为特色的产品结构,形成在浙江各地的专业市场,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浙商所为。浙商的小资本的充分集聚,带来了大规模的产出效应,使社会财富的不断聚集。

浙商具有“无中生有”的本领。海宁不造皮革,桐乡不产羊毛,却是全国最大的皮革和羊毛衫市场。浙江有小家电、模具等产业集群,产生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浙商一边开拓市场,一边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千方百计使产品升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浙商文化程度不高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知识与能力,也接受新理念与新方法,进而增强驾驭企业的能力。 



老一代浙商如步鑫生、鲁冠球等,不但在产品经营与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在组织和机制创新上也是老手,敢于突破旧有体制上束缚。步鑫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敢于打破铁饭碗,注重市场动态,成立时装队,改革用人机制。早在1987年,鲁冠球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机制,后来他通过兼并盘活资产存量,使企业跃上高效、规模经营之路。他人还在犹豫,浙商已经在行动,他们千方百计搞好企业,关注市场,先人一步,用心经营。

浙商大多出生“草根”,他们不会掩饰,敢于否定自身,浙商能够抓住机会并能竭力做大,突破经济与地域限制,千方百计发挥灵活性和创新意识,这也是智慧的体现。没有高学历的徐冠巨,先在万向从基层做起,学到了一些工厂管理的本事,几年后与父亲经营“传化”公司,做得有声有色。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力排众议向物流进军,建设物流园,形成颇具规模的物流基地,产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模仿开始,王振滔的奥康皮鞋不断学习国外先进制鞋工艺与技术,品牌渐渐得到市场认可,品质逐步提升,打出了名气,产品畅销全球。


毅力:历经千辛万苦

浙商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大多数浙商具有勤奋务实和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如果没有这一点作基础,他们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业绩。浙商有梦想有追求更有行动,他们不等不靠,凭自己勤奋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去拼搏,实现一个又一个创业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概括了出身低微的浙商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品质,这是一种逆境中有担当的能力体现。

做生意总要吃苦,但要明白吃苦是为了什么,不能重复单一地吃苦。浙商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大多数能够升华,境界格局会提高。他们有伟大的愿景,他们不尚空谈,身体力行。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在外打工,发现回家的车票很不好买,就产生包机的念头,并立即行动,成立了包机公司。当然这过程也是历经千辛万苦,许多人认为他胆大包天,但他做成了。

老一代浙商代表具有的非常宝贵的一点是敢闯敢干、永不服输的精神。鲁冠球一直说“退休没有时间表”,一直到去世,他都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进程,几十年如一日几乎没有休息天,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无论是冯根生还是宗庆后都有一股拼劲,不怕吃苦,只求理解。

出身平凡甚至低微的浙商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辉煌业绩。浙西桐庐县歌舞乡的一帮年轻人,看中快递这个市场机会,迅速投入经营。老板白天是快递员,晚上是搬运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在违反当时邮政管理条例的情况下,提心吊胆地为客户传递信件,有时被邮政执法人员抓住,他们认罚,但也据理力争,终于闯出一番天地。他们流了许多汗水,受尽不少委屈,有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冲破政策壁垒,促进了中国快递乃至物流经济的发展。现在“三通一达”借助资本市场再显神通,快递业务扩展全球。

浙商群体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能不说浙江女性,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就有活生生的展现。浙江女性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可看到不少女老板精明能干,这些浙江女人不怕吃苦,独当一面,做生意风风火火。她们与朋友一道打拼,改变了生活面貌,也为浙江经济作出贡献,新光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周晓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精明能干,勇于探索,辛苦创业,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使企业不断发展。浙江经济能有今天,离不开女性浙商的辛劳,她们有时比男人站得高,看得远。 


结语:“四千精神”不能丢

十年前浙江商人投资山西煤矿,也是看中市场趋势。由于山西有关煤矿政策前后矛盾,山西地方政府就不能信守承诺,加上补偿不足,使不少浙江投资者损失惨重,有报道浙商总计要损失500亿。浙商还是有理有节地争取,浙江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希望山西妥善处理。尽管山西的做法让浙商伤心,但浙商还是冷静处理,也没有造成大的恶性事件。浙商的表现受到世人的称赞,不少浙商几年后也能东山再起。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浙商的“四千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的许多政策不少先有民间的实践,后来政府进行调整改变。浙商不少就是违背当时不合理的政策与法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他们认为对的、有利于民生的,经常与政府部门抗争。如改革初期温州八大王因投机倒把罪被抓过,不少温州商人向银行贷款难,就从民间借贷而受牢狱之灾。现在这些政府也用法律规范,投机倒把罪早就取消了,民间借贷也有法可依。这就是浙商的“四千精神”的体现。

浙商“走遍千山万水”开拓了格商,“道尽千言万语”增强了情商,“想尽千方百计”提高了智商,“历尽千辛万苦”提高了逆商。改革开放之初,浙商发扬“四千”精神,为浙江经济社会日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原始资本基础。浙商敢为人先与勤劳实干,走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经济新局面。“四千精神”激励一代代浙商不断挑战自我、持续改进,推动和促进了浙江乃至国内外区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



浙江的发展离开不了浙商精神,“四千精神”激励着浙江人去创业,去创造,去创新。“四千精神”是经典的浙商精神,核心是“勤劳肯吃苦”。不能认为现在富裕了,进入信息化时代了,“四千精神”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四千精神”在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都不能被抛弃,而是要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