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赐萧瑀 | 小学生必背诗词No.64

 山乡老人与海 2018-04-01

赐萧瑀 来自马上领课程 05:32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即可收听音频




>>  注释 <>



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  译文 <>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  作者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赏析  <>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  故事  <>



萧瑀是唐朝宰相,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那时候李世民还没有当上皇帝,是他的父亲李渊在位时期。本来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进行“太原起兵”夺得了天下,父亲答应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但建立唐朝后,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因为功名日盛,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都不如李世民,就联合四弟李元吉来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遂,于是又向父亲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还好有萧瑀的帮助,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父亲李渊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另一方面,在萧瑀的劝解下李渊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


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fáng)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太傅是辅佐大臣、皇帝或太子的老师,职位很高,但是不直接参与国家大事,除非国王年幼才会帮忙管理国家。萧瑀改任太子的太傅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意思是说,你的忠诚耿直,过往古人没有谁能比的上。



>>  思考  <>


【上期答案】:

“比兴”是“比”+“兴”。“比”就是比喻。比如:把漫天的柳絮比作雪花。“兴”就是起兴,借物咏物。比如:借着描写月亮其实是要表达心里思念的人。


“白描”的意思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本期问题】:在留言区里写出“疾风”、“劲草”、“板荡”的意思!检测大家今天有没有认真看注释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