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18-04-02

慢性前列腺炎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易诊难治。冯世纶先生诊治本病,应用独特的六经八纲辨证体系,从客观的临床症状得出辨证, 从所辨之证中测得病机, 继而细拟方药,疗效甚佳。

文/赵厚睿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一、 猪苓汤方证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尿时尿道灼热或涩痛,口干思饮,心烦失眠等。

此证乍看是湿热下注,或肾阴虚相火旺,用黄柏、苦参、木通等苦寒清热利湿,又加以知母、地黄等滋阴补肾,则必致阳气、津血伤而湿饮更盛。

冯师认为此为病久津血阴液虚而水湿盛,治疗唯有用甘淡渗湿、养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复。

药用: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0g,滑石12g。

二、桂枝龙骨牡蛎白薇附子汤合猪苓汤方证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欲尿不尽,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有蛋清样粘液溢出,时伴见心悸、盗汗、眠差、遗精、早泄等,用肾气丸治疗常无效,而用苦寒药治疗后常加重。

冯师认为此为营卫不和,外寒内饮之证,病久精血虚而水饮盛,湿久郁而上扰致神明不安。

治当调和营卫、益精养血兼以化饮敛神为法

药用: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白薇12g,炙甘草6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6g,猪苓10g,茯苓15g,阿胶10g,泽泻10g,滑石12g。

三、小建中汤方证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症特点:临床症状时轻时重,时多时少,常只见少腹拘紧或会阴隐痛,而不见小便不利等症。

冯师认为此为里寒饮停,是小建中汤的适应证,着重温中化饮。

药用:桂枝10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10g,饴糖45g。

四、五苓散方证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或欲尿不尽,会阴不适,腰痛或身疼,口中和或口干不思饮,或饮水后胃脘不适,甚则呕吐等。

在辨证过程中,若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之,必使病情缠绵加重。

冯师认为此为外寒内饮之证,治疗应在解表的同时予以化饮,使表解饮去,局部症状和整体症状自然好转。

药用:桂枝6g,茯苓10g,泽泻15g,白术10g,猪苓10g。

运用该方解表化饮多能显效。

五、肾着汤方证

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症特点:口中和或口干不欲饮、腰困痛、小腹胀、滴白、小便不利及尿不尽、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沉细。

冯师认为此为里虚寒之寒湿下注证。

药用:茯苓15g,干姜15g,苍术15g,炙甘草10g。

六、其他方证

除以上方证外,临床还常遇:

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的真武汤方证。

邪郁半表半里、寒多微有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方证。

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方证。

里虚外寒、气化不利的肾气丸方证。

太少合病的柴胡桂枝汤方证。

湿热下注的八正散证等等。

有是证用是方,做到方药对证,慢性前列腺炎多能痊愈。

七、常用药物加减法

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

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

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

尿痛者,加大黄(热痛明显)3g。

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

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

尿频者,加桑螵硝10g,并可适证加川楝子、五灵脂、吴茱萸等。


八、典型病例

(一)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张某,男,36岁,2007年7月21日初诊。

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四处求医反复不愈。

自诉小腹部疼痛连及睾丸,伴早泄,腰部及左膝困痛,下身畏凉,每日夜尿3次左右,大便溏薄。素有胃部冷痛,畏风,耳鸣,小便灼热,口干略苦。

近日晨起喉中有黄痰,舌淡胖苔黄厚腻,脉弦细数。

辨证属邪郁半表半里,寒饮内停,血虚水盛。

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温化寒饮、活血利水为法。

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柴胡12g,黄芩10g,花粉12g,生龙牡各15g,桂枝10g,干姜6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炙甘草6g,车前子(包)15g,小茴香10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腰部困痛、小腹胀痛减轻,口干苦、小便灼热感基本消失,夜尿1-2次,喉中仍有痰。

继服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诸症消失。

按: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时必须辨证施治方与证应方可取效。冯师主张辨证施方,而不囿于固定方,一味地补肾壮阳或益肾填精。

本例患者的方证关键在于肢体冷痛,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表现为上热下寒,寒多热少之征,符合柴胡桂枝汤方证的邪郁半表半里偏寒的特点。

另所表现的耳鸣、腹痛拘急、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脉细为血虚水盛之征,合当归芍药散证,故以补血活血利水法,方证对应,故收捷效。

(二)肾着汤合当归赤小豆汤

患者,男,40岁,初诊日期:2005年4月14日。

患者诉腰痛、滴白、尿频、尿不尽半年余。

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经西药抗生素治疗,效不显。今慕名而找冯老诊治。

症见:滴白,腰困痛,小腹胀,牵至腹股沟处不适,夜尿3~4次,尿不尽,口干不欲饮,大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辨证:寒湿内阻,兼有气滞血瘀。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活血。

处方:肾着汤合当归赤小豆汤加味

茯苓15g,干姜15g,苍术15g,炙甘草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王不留行10g,荔枝核10g,炒蒲黄(包)10g,清半夏15g,生薏苡仁15g,车前子(包)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结果:上方服用7剂后,腰困痛大减,小腹胀痛减轻,夜尿1~2次,滴白消失,继服上方加减约1月余,诸症消失。

按:本例患者口干不欲饮、腰困痛、滴白、小便不利及尿不尽、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沉细均为里虚寒之寒湿下注证。

同时,患者又有小腹胀,牵及腹股沟处,多为寒湿内阻,致气机不畅、血络瘀滞所致。

故用肾着汤温化寒湿,当归、赤小豆、炒蒲黄养血活血;王不留行、荔枝核行气解郁;同时加用清半夏、生薏苡仁、车前子加强祛湿之功。

全方共奏温化寒湿、行气活血之功而取效。

(三)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叶某,男,42岁,工人。2011年6月22日初诊。

患者尿频、余沥不尽1年余。曾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经西医治疗,疗效不满意,故慕名而求诊于冯老。

刻下:尿频,白天10余次,夜间1~2次,伴有余沥不尽,口干,汗出,大便2日1行,皮肤有小疹。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治拟解表化饮、利湿清热排脓。

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桂枝、苍术、泽泻、猪苓、当归各10g,茯苓12g,赤小豆15g。

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禁酒,忌辛辣刺激之品。

7月2日复诊:

服上药后,尿频明显减少,白天小便6~7余次,偶有夜尿,余沥不尽尚有,大便偏溏,口中和,汗出怕风,身痒起小疹伴有刺痛,会阴偶有刺痛。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合病,系营卫不和、湿毒瘀阻,桂枝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

桂枝、白芍、荆芥、防风、当归、血余炭各10g,白蒺藜、赤小豆各15g,蛇蜕5g,炙甘草6g。7剂。

7月11日三诊:尿频已除,余沥减轻,余症消失。

上方加薏苡仁30g,续服7剂而痊愈。

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范畴。冯老治疗本病,先辨八纲、六经,再辨方证。

本例患者初诊症状为尿频、余沥不尽、口干、汗出、皮疹,舌淡、苔白,脉细。辨六经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属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证,故立解表化饮、利湿清热排脓为法,予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而取效。

(四)肾着汤合赤小豆当归散

患者,男,28岁。2011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尿频伴腰痛3个月。

经当地医院检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HP),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服用抗生素等西药,疗效不满意。

刻下:尿频,白天近20次,夜尿6-7次,余沥不尽,腰痛下坠,小腹坠胀,口干不明显,汗少,大便稀,舌淡,苔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精浊,证属寒湿内滞兼有瘀血。

本案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属肾着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血余炭、桑螵蛸方证。

处方:炙甘草6g,干姜15g,苍术15g,茯苓15g,赤小豆15g,当归10g,血余炭10g,桑螵蛸10g。7剂。

7月20日复诊:尿频减轻,白天10余次,夜间3-4次,腰痛、下腹坠胀明显好转,尚有余沥不尽,大便稍硬,口中和,纳可,舌淡,苔白,脉细。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白细胞(+/HP)。

拟上方加益智仁10g,7剂。

7月28日三诊:尿频进一步减轻,白天6~7次,夜间1~2次,腰痛、腹坠已不明显,小便余沥好转,大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白细胞(1-3/HP)。

拟上方7剂继服,巩固疗效。

按:本病即《金匮要略》之“肾着之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曰: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甘姜苓术汤主之”。

其中“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犹曰‘不禁’”(《类聚方广义》)。这里应包括“尿频”。

故冯老师每遇尿频、遗尿、尿不尽、尿不畅等,如属寒湿内滞者,多予甘姜苓术汤治疗。如有腰重坠胀感者,更为合适。

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味而成。甘草干姜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具有温补中阳的作用,乃治疗“上虚不能制下”所致“遗尿,小便数”之祖方。“苓术并用,故反治小便自利”。

本案另加赤小豆当归散利水活血;血余炭、桑螵蛸消瘀缩尿。

全方共奏温化寒湿、活血祛瘀、温肾缩尿之功。方证相应,故取效明显。

本文摘自《湖北中医杂志》2009年第31卷第1期;病例二摘自《中国民间疗法》2008年第一期,作者鲍艳举;病例三摘自《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1月第47卷第1期,作者谢作钢;案四摘自《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10月第27卷第10期,作者谢作钢

大家中医是一款专为中医师和中医从业者打造的实用工具。支持问诊,在线开方购药,医案整理,管理病患,树医生个人品牌,是您移动的中医诊所;汇集数百本经典医书及各家注解,整理数万例历代名家医案及注解,让使用者方便、系统地学习中医;

大家中医——您自由执业的好帮手!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大家中医”即可下载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