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买书和藏书章的有缘事,附赠我的藏书章和姓名章

 秦岭之尖 2018-04-02


藏书章通常和书紧密关联。我喜欢读书,有点闲钱就喜欢用来买书。累月经年,家中积藏了不少书籍。 我自己平时也喜欢刻印,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年来刻了不少,也包括了一些藏书章。除了自己刻,也有些艺术前辈或者同道朋友刻赠的印章。有了自己的藏书章后,我便在每一本书都盖上藏书章。

什么是藏书章?藏书章历史?藏书章形状大小?每当从书店购书回来,或者收到网购送来的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页,在书的扉页左下方,用毛笔或水笔竖着写上如“石安购于某地某书店,某年某月某日”之类的一行题签,然后在题签下方盖上自己的姓名章或藏书章。


此外,我还喜欢在书的侧页上盖章:在侧页上方盖一枚闲章,再在侧页下方盖上与扉页一样的姓名章或藏书章。盖好这些章,这本书就仿佛得到验名正身正式入户似的,宣告成为我藏书中的一份子了,中国藏书章与藏书印,藏书章内容,藏书章盖在哪?



在我看来,在书上题签和盖藏书章,除了是作为书的拥有者的重要标识外,能够在以后翻看这本书时即时欣赏文字或者印作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事情。而在书的侧页上钤盖印章,除了欣赏之外,还有个自以为非常独特和不错的实用功能:无论这本书放在何处,只要瞥一眼书的侧面,不用仔细辩认,也不必打开书本,就可以很方便地认出它来。


这种做法既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比如一些爱借书却对还书一事“健忘”的朋友。如果这本书不经意被自己遗忘在某处,找起来也更加便利一些,不必惴惴不安地劳神揣测它是不是自己心中惦念的“秋水伊人”。


有些书,买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比如某个特殊的时间、不寻常的地点或某种特别的缘由而购买的,我还会趁兴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一段纪念文字,或者再盖上一颗内容和意境相对应的藏书章,用来记述购书时的来龙去脉或表达别样的心情,这也是自己买书时除了盖章外的又一件自以为有意义的举措。

比如我多年前出差陕西宝鸡时(一个离古城西安并不远,并以出土石鼓文而闻名的城市),曾在当地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名人与书的故事》,回来后不但在扉页上记下了购买此书的由来和感想,还专门刻了一颗“文章满纸书生累”的白文印钤盖在上面,以为纪念。多年过去了,但每次翻开这本书,看到扉页上的那些文字和印章,当时买书的情景和往事就会如电影放映般浮现在脑海里。


关于买书和藏书章,还有个值得一提的事情。我有个习惯——每次出差或者旅游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找寻当地的某家书店淘书回来,有时多本,有时一本,然后请结账处的售书员盖上这家书店的售书章,作为买书的另一种纪念形式(比如《名人与书的故事》这本书的后页即盖有“宝鸡市新华书店图书章”)。

当然,这种情形并不是总能如愿实现:有的书店在你买单时会主动给你盖方书店的图章,有的书店只有你特地向柜台售货员提出要求后,她才会从抽屉里翻找出书店图书章来给你盖上,更多的书店则可能无法满足你这个小小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书店在买书付费时直接扫描条形码,不再提供盖章服务了。


因为喜欢买书,于是有了这样一些买书和藏书章的有缘事。这些年来,作为买书经历和心灵记忆的载体,藏书章陪伴着我的读书生涯。每当看到钤盖在书页和书侧上的藏书章,就能忆起诸多和该书结缘的故事或心路历程来,这也是藏书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附:我常用的藏书章和姓名章:

图:自刻“石安藏书”,白文印,尺寸:2*2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石安书印”,朱文印,尺寸:2.2*2.2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种豆得豆”,朱文印,尺寸:2.5*2.5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朱文印,尺寸:2.5*3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天道酬勤”,朱文印,尺寸:1.5*3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佛坐像印”,阳刻,尺寸:1.5*2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山间禅坐”,阴刻,尺寸:3*3cm,材质:青田石


图:自刻“汉画像砖”,阴刻,尺寸:2.5*3cm,材质:青田石



图:国内知名篆刻家王守桢先生赠刻的姓名章“廖建年”(阳文印,尺寸2.5*2.5cm,材质:青田石),这方印收录于《王守桢印存》一书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