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八卦的方式谈论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我们最大的无知

 心存好奇馆 2018-04-02

有些地方的存在,

不是因为风景有多美,

不是因为历史有多久,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的骄傲。

日本学者曾经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要领略唐代古朴雄浑的木结构建筑,必须到日本的京都、奈良。”

这个狂妄的臆断,让国人颜面扫地,却得到当时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

为了打破这种近乎叫嚣的言论,从1932年到1937年初一对的建筑家夫妇翻山越岭,他们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几经波折,他们终于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遗存千年的唐朝木制建筑——佛光寺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佛光寺大殿魁伟整饬,从建筑形制特点判断,超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柱头的卷刹、门窗的形式处处可以证明这是唐代建筑。

佛光寺外景

这段发现之旅,很像他们婚姻和人生的一段缩影,尽管生于乱世,他们却从未动摇过内心的坚持,携手走过风风雨雨。

梁思成手绘

这对夫妻就是梁思成、林徽因

他们沉浸在狂喜之中,对它进行了察看、照相、测绘,详尽地记录了整个建筑群。

此时此刻,或许是他俩一生中最为欢乐和幸福的时光。

林徽因和梁思成

他们互为补充,互相成就,如果没有林徽因,梁思成的建筑文稿将会黯然失色不少;

如果没有梁思成,林徽因也可能只是民国众多的女文青之一,很难在建筑史上留下赫赫名声。

他们一起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为保护北京古城墙四处奔走,堪称建筑界的神仙眷属。

01

世人知晓梁思成,大多都是源于他和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

但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代建筑大师的身份以及贡献,却被湮没在风月无边的传闻中。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梁思成先后获得了学士及硕士学位,其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年轻时的梁思成

此间,梁思成曾到欧洲漫游,当他发现国外许多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时,内心不由心潮起伏,意气难平。

反观当时的中国——一个有着几千年古文明的泱泱大国,留下了璨若星河的古建筑遗产,但在江山代际的更迭中,在无数的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

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

龙门石窟佛祖也会摆pose,事实上,是佛祖做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手印,大拇指被盗

02

1928年,梁思成回国,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并勇挑重担,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28年3月,林徽因身着自己设计的民族服饰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拍摄的结婚照

无论哪一种文化体系,必然有其集大成者的精髓所在,建筑学也概莫能外。

梁思成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

因此,他对中国古建筑的所有研究,绝不是埋首于故纸堆中,全都进行实地调查测绘,以达治学之道。

1936年5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考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途中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对手无寸铁的夫妻长年累月在野外寻访古建筑,绝不是一件诗意浪漫的事。

且不说攀爬险仄道路的颠踬难行,还有四处流窜的土匪、为害一方的军阀,随时随地都可能对他们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命丧荒野。

0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这个时候,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的亭台楼阁,只知道“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幸好,有梁思成、林徽因在战火中争分夺秒地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记录珍贵建筑遗存,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留下旷世瑰宝。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费正清费慰梅在山西考察途中

他们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

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

193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赴山西考察民居

直到抗战胜利,人们才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炮火的追击中,竟写出了十一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04

“北京城也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不科学伺候它就会生病。”

梁思成常常对学生讲:“如果今天规划不好,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工业污染、交通阻塞、人口拥挤等诸多现代城市病症的出现。”

梁思成构想中的北京城墙立体公园

可建国初期,上头却下了命令要改造成处处立起烟囱的工业城市。

梁思成一听,当场拍桌子:不可能的!

在他心目中,北京坐北朝南,九经九纬,中轴对称,是个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典范,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

梁思成对于新北京的方案

他马上找到建筑家陈占祥进行规划,提交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建议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

即保留了中国古建筑,又能承担政治中心,可这个计划直接被否。

林徽因甚至找到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理论,但北京城墙最终还是免不了被拆除的命运

之后因未曾痊愈的肺病加重,1955年,林徽因逝世。

很快一座座写满楼牌与城门被拆,朝阳门、右安门、东直门、安定门…

梁思成曾经标出来的重点保护古迹,眼看就要消失殆尽。

那段时间,梁思成常常独自去东直门上静坐,看着这座深爱的古城,痛哭不止。

“每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

每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直到有一天听闻东直门也下令强拆,梁思成捶着胸口,忍无可忍,痛心疾首地甩下一句话:

“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这个平日里冷静沉默的老实人,却暗藏着对古建筑深深的爱惜,用尽了一辈子的心血。

被拆除前的北京古城

如今的北京,应验了梁思成当年的话,交通堵塞、雾霾严重。

让梁思成更加不可理解的事随之而来,文革中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遭到批斗、游街,最后被赶出清华,下放到江西农场。在以后的7年里,梁思成孤苦一人。

梁思成与林洙

1962年,61岁的梁思成与比自己小 27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的林洙结婚。

这段婚姻使众多姊妹晚辈都疏离了梁思成,只有儿子梁从诫偶尔回来探望。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

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重复着这样的话: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

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

在各种古迹被破坏的今天,人们把古建筑拆毁去发展经济。

又在新的地方建造“仿古建筑”来刺激旅游,我们是否还记得梁思成先生的那声叹气?

今再看梁思成的建筑手绘,这不是图纸,而是对古建筑文化的崇敬和深情,饱含中国文化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