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到和田骈

 红谷斋主人 2018-04-02

慎到田骈

读《荀子》第    非十二子》之

(峻岫)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

 

“尚法而无法”,尚法就是崇尚法律。“无法”是没有法度。既然崇尚法律,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约束力的,普遍使用的法律,而且还要严格的遵守法律,执行法律。“下修”可以解释为“修下”,就是自居其上,鄙视其他的人。下修而好作”,就是看不起一切人,自居其高,胡做非为,乱搞一套。“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这样的人只是听君王的,对下则屈从于世俗之见。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他们整天谈论法制、礼仪,但是认真研究之后,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礼仪、法度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不相同,他们那一套不能用来治理国家。“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但是他们那一套又好像言之成理,很能迷惑大众,愚弄大众。这就是慎到田骈也。

慎到,称慎子。战国赵邯郸人。齐宣王时,慎到齐国稷下”讲学,是“稷下先生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慎到精通黄老之术”,同时他又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混同法家的“法”和道家的“道”。慎到把“道”、“法”调和起来,荀子是反对的。“道”的核心是无为,是遵守自然法则。而“法”则不同,法是法律制度,是人为制定的,是为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而经过一定立法程序,颁布的规范和章程。“道”与“法”无法等同。慎到还主张“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把天下、国家,天子、君主、百姓对立起来,也是荀子不能同意的。为天下就是为国家、为国家就要为百姓,“王者以民为天。”[《汉书·郦食其传》]没有百姓,就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天下。

慎到反对儒、墨尊贤、尚贤的主张,他说: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又说:君立则贤者不尊。[《太平御览》638]把贤者与“君”对立起来,也是荀子不能苟同的。在儒家看来,好国君的标准,是仁;贤者的标准,同样还是仁。“君”与“贤者”,二者不是对立的,是相互支撑,相互激励,相互扶持的关系。因此“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荀子·解蔽篇》]

田骈,又名田广,亦名陈骈,齐国临淄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一位有名的稷下先生。他主张“齐万物以为首。”也就是“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变化按照章法来进行,就齐了;随着性质而用物,就齐了。因而要从不齐中找到齐,找到章法,找到规律。此话不能算错,但是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离开实践。田骈出身贵族,不知世道艰难,不知百姓疾苦,他声称不做官,却“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战国策·齐策四》]

慎到与田骈在思想上是相通的,“田骈亦然”。司马迁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所以说慎到、田骈就是一些脱离实际的,坐而论道的士大夫。不仅荀子对两人提出非议,庄子也看不上他们。庄子说:“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庄子·天下篇》]脱离实际的道理,就是“死道理”。慎到和田骈的道理,就是“死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