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彦子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02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老北京宣武门外大街地区

宣武门外大街与广安门距离很近,前门大街又是有名的商业街,而卢沟桥作为古渡口,将北京与南、北各省连接了起来。到北京的人大都进广安门促使广安门大街、宣武门外大街、骡马市大街等北京外城西部的主要街道一带商业兴旺、发达起来。所以,从明代起,这一带设立了许多各省的会馆。据不完全统计,旧北京城内约有540座会馆,而宣武区的会馆就有三百八十余座,会馆多,人流量就大,这直接促进了宣武门大街的商业发展。
明、清时期,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洗象的活动在宣武门外西侧的护城河举行,明、清政府都认为大象寓示“万象更新”,代表天下太平,是吉祥的动物。所以,每逢举行隆重大会时,都将大象带至会场,或分列两边矗立站班或身驮宝座等物。
每逢洗象的日子,看热闹的人很多,各地的小商贩就会在宣武门外大街做些小买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条街的商业繁荣。
此外,在宣武门外大街西侧的下斜街有一土地庙,与一般的土地庙大不相同。其有两层殿,院子大,殿也高大。明万历皇帝给这座土地庙立过碑。这座士地庙早在起金时就有,而且规模较大,香火很盛,因为皇太后都在此庙降香许愿,普通百姓来这里上香祈福的就更多了,而且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都有庙市。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士地庙庙市上见得最多的就是卖鲜花和鸽子的。右安门外黄土岗花多,距宣武门外下斜街较近,黄士岗花乡的花农都到土地庙开花厂和摆花摊,另外还有饲养鸽子的人家。每逢士地庙开庙日,这里游人很多,或挑选花草,或买鸽子,人声鼎沸。
土地庙由于年久失修,到民国年间,已很残破。可是,每逢三开市的习俗沿袭了下来。这个时候的士地庙庙市,除卖鲜花和鸽子的外,还出现了卖扫帚、铁锹、镰刀、锄头、犁、耙、筛子等农具的货摊。右安门外和广安门外的农民也来这个地方湊凑热闹,或者购置物品。土地庙庙市繁荣对促进宣武门外大街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