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向世界贡献东方文化思想(五)

 茶墨幽香 2018-04-02

作者:水文化研究学者 王坚


自然规律是什么?有一个东西混然天际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世间万事万物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本,故具名称其为“道”,它广大无边无界,无形无象,无视无闻,却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周而复始。自然规律世界里“道大、天大、地大、人大”。“道”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道”。

 

自然规律“道”是第一位的,它浑朴、圆满、和谐,循环往复运行不止,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状态乃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自然规律“道”,无声无形,无影无踪,先天地而存在,是天地自然之“根”,也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自然规律“道”又是一个物质性的绝对整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它而存在,而唯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是“独立而不改”的。“道在物先,物在道中”(老子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语)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受制于其本身。道法自然,“自然”即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无状之状的自然;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职自然。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过程是残酷的,残酷的后面便是竞争,竞争推动着循环运动。你死我活的竞争结果,不是单单显示弱者死了,强者活了那么个普通结果,而是弱者与强者达到了一个生存的生态平衡状态。因为,他们只能这样平衡地生存、繁衍下去。如果强者将弱者杀光,那么,强者也会因为再也没有可食之物而灭亡;如果没有强者的制约,弱者繁殖过多,也会因为没有食物而灭亡。这就是“天道”规律所在,每一种生物都有其供养者和制约者,它仅只是生物链上的一环,既食用他人,又被他人食用。

大自然的规律,规定一切事物向它们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以灭亡其种群的惩罚,来予以修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本能地接受“天道”的支配。因为,不接受“天道”支配的事物,就意味着其必然灭亡。“天道”无心无言,不怒自威。她只是让选择顺从“天道”的事物生存;不顺从“天道”的事物,必然的不可能持久生存下去。这就是“天道”的力量。


天地宇宙是一个大系统,人类是天地宇宙中一个小的分支系统。大“道”自然规律,对应的是自然之道。人类也应该有人类社会的大“道”,我们不妨称其为人类的伦理道理价值观体系-人伦纲常,对应的是人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先于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互通互联,天道统领、规范着人道,而人道则在人间社会反映、体现天道。“道”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矛盾和冲突。

 

人类社会的言行举止,行为模式,伦理道德,价值观世界观,法津条文,习俗风纪等,皆应循“天道”而设而行。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都有其不同形式的道德与法制以规范、框定人们的行为,是不允许个人超越人类社会的道德与法制底线。否则,社会就要对其实行戒律和惩罚的。这就是“人道”,“人道”有心有言,主动顺应自然为之。“天道”是一种自然,而“人道”就是一种智慧,顺应大自然规律的大智慧。

 

天地宇宙中,自然规律“道”隐性,看不见、摸不到、触碰不了,来无踪去无影,捉摸不定。面对这种状况,寻常百姓又能如何去真切感受、体悟自然规律“道”?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圣贤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至柔气质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胸怀。因此,水相近于“道”,几乎可以被视作自然规律的化身和代言者。

“道”自然规律隐性,而“水”是显性的。自然规律,因隐性不易被人认知和体会;而水却因显性的特点,相对容易被大众感知和掌握。正因如此缘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然规律“道”是可以由“水”代表的,“水”就是自然规律“道”,两者几乎是相通相连的。而且,“水”和自然规律“道”一样,独立于生物链之外,又高于生物链之上,是万事万物之源头。中华民族信仰自然规律“道”,也就自然而然地崇拜“水”,敬仰“水”。

 

生活、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与水之间更是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关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这片大地,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古老国度,而水是农业,特別是种植稻谷的命脉所在。中国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社会的安定、政治的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丰歉;而农业收成的好坏,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是否江河驯服、风调雨顺。由此,水便通过农业生产这个中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治牢牢地串在一起。

 

水崇拜,作为一种根植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在中国已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所涉及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农耕时代,除了太阳和大地之外,水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和最强大的自然力量。中华民族的先民,一方面依赖着江河湖泊,享受着其给予人类的各种恩惠“稻谷蔬果”;同时也承受着江河暴虐、洪水泛滥的种种苦难,危险与机会并存、同在,阴阳同体。

 

中国人既祈求上天恩赐,年年风调雨顺、顺风顺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又同时不惧危难困苦治理水患。历代传扬不衰的,有“大禹治水”,降伏水患造福世人;战国末期蜀国的郡守李冰率众修筑了盖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惠泽川西人民等。在如此“甚哉,水之为利害”(《史记·河渠书》)的情结影响下,中国人无不对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水”产生敬畏、崇拜之情。

 

读懂了水,便是可以通晓、破解自然大“道”,知晓世间人“道”曲直对错的。在中国人的语境之下,水是物质世界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地篇》),即中国人把水看成是世界万物构成的惟一元素。水之所以被当作万物的始源、创世的圣物。“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中,水则被列为五行之首,可见中国人对水的崇拜和敬重。(第五章完,全文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